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href = 'http://www.chinanews.com/';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教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國學穿上“博客”時裝 一片繁榮還是網絡炒作?

2006年08月07日 15:03

  近日,由近百位學者組成的“國學博客圈”在網上開通(左圖為“國學博客圈”截圖),引來眾多網民的關注。在短短10天里,“國學博客圈”點擊量達數十萬人次。人們在談論這一現象的同時也有不少疑惑:這究竟是國學的繁榮景象,還是網絡的炒作行為?

  近百位學者集體“開博”

  究竟是國學熱,還是博客熱

  這段時間,“國學”一詞在媒體上頻繁出現,相關活動接踵而至。有所謂“十位國學大師”的評選,有40多位企業(yè)老板參加的“國學班”開班,還有文白對照的“國學手機短信”開通。

  但是,與上述活動相比,一家網站日前開通的“國學博客圈”引起的反響似乎更大。在網民們看來,這次的“國學博客圈”之所以引人注目,首先因為“人多勢眾”,近百位學者參與,其中包括湯一介、李學勤、龐樸、樓宇烈等知名學者。

  國學真的很熱嗎?許多人對此不以為然。一些學者認為,與其說是國學熱,還不如說是博客熱呢。自從名人辦博客以來,一些網站人氣飆升,“博客圈”也火了起來,高考前的一個“高三家長博客圈”,就出現了驚人的瀏覽量!皣鴮W博客圈”可以說是博客的興旺,談不上國學的繁榮。

  有學者認為,“國學博客圈”雖然邀請了眾多學者參與,但如果沒有“圈友”之間創(chuàng)造性的互動,缺少與留言網友之間的意見交流,國學圈的效果會怎樣呢?其價值究竟在哪里呢?如果沒有學術爭鳴,沒有學術交鋒,僅僅是學者發(fā)表各自觀點的論壇,或是學者的網上“文集”、“文庫”,那么何如去看學術著作呢?

  國學不是“超女”

  炒得太熱會帶來負面影響

  許多學者有這樣的共識:國學是學問,不是“超女”,要靠有志于斯的人坐冷板凳,潛心研究。國學被炒得太熱,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北京大學教授、《儒藏》總編纂湯一介指出,博客作為一種特定的傳播方式,對于普及學術有一定的作用,但這種作用不能夸大。一種學問被炒得過熱,很容易浮躁。學術需要坐“冷板凳”,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潛心研究。如果靠炒作,學術文化很難成為一種劃時代的精神資源。湯一介教授特意提到目前正在進行的《儒藏》編纂工作。他說,對于傳統(tǒng)儒學典籍的系統(tǒng)收集、整理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耗時耗力,必須有一批學者潛下心來,悉心整理,細心校注,只有扎扎實實地推進研究,國學才有繁榮的可能。

  北京大學教授樓宇烈說,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國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是很不夠的,存在著許多曲解和誤解,面對外來文化也缺乏分辨的能力。讓民眾全面、正確地了解我們的文化,是目前學術界應該做的事情。要普及國學,不能忽略網絡這片領域。從“國學博客圈”的開通來看,民眾熱情很高,但對其中商業(yè)炒作的成分,一部分人想湊熱鬧、趕時髦的心理,要有清醒、客觀的認識,不可盲目樂觀。

  北京大學教授費振剛認為,學術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存在,其發(fā)展與繁榮有著特定的規(guī)律,外界反映如何,不會太多地影響到學術本身的發(fā)展。同時,他不無憂慮地指出,網絡語言的泛濫對于漢語的破壞不容忽視,網絡本身的龐雜性也會影響到學術本身的純潔性。

  參與“國學博客圈”的不少學者表示,由于精力有限,不可能在博客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博客對于國學研究和普及的影響不能夸大。

  網絡傳播有局限

  國學教育不能忽略主渠道

  與前些年相比,對于國學研究和普及的意義,人們的認識似乎更深刻了。國學研究取得了一些標志性成果,國學教育在部分大學里有明顯推進,有的大學成立了國學院。但學者們指出,目前國學教育的范圍還太窄,人們對國學的理解還只局限于學術和專業(yè)的范疇,還沒有把國學精髓作為通識教育的內容,讓更多的青少年理解和接受。

  對此,湯一介教授指出,國學教育應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專業(yè)教育,一是通識教育。在大學里開設國學專業(yè)、國學系甚至國學院,是為了培養(yǎng)國學方面的專家;但專業(yè)教育不能代替通識教育,對于青少年特別是大學生而言,有必要吸收國學的精髓,選讀一些經典,學習做人的道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對于成長是很有好處的。

  清華大學教授李學勤也指出:不可否認,網絡作為一種現代傳播工具,對于整個世界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國學借助于網絡,有利于增進交流,擴大影響,更好地參與人們的精神建構,對于保存和發(fā)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一定意義。但是,網絡的局限性也很大,就國學的傳播來說,其功能和作用是很有限的。

  樓宇烈教授則表示,目前,我們對國學的重視還很不夠,國學遠遠沒有真正走入課堂,國學的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上個世紀,我們的文化建構存在著兩個偏差,一是重視自然科學,相對忽略人文科學;一是重視西方文化,相對忽略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我們現在必須糾正這種偏頗。讓網絡傳播國學固然可做,但國學教育不能忽略主渠道。

  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袁新文 郭春梅

 
編輯:張磊】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href = 'http://www.chinanews.com/';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