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本報刊登稿件《萬里長城遍體鱗傷》后,引起強烈反響,長城墻體上深深的刻字以及“無處可下筆”的現狀引起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
昨天下午,中國長城保護協(xié)會和八達嶺長城管理委員會聯合委托本報,向社會征集解決長城墻體字跡去除方案,一段時間以來,長城保護協(xié)會也曾對長城墻體上的字跡想過辦法,但長城作為文物的性質和去除字跡的難度一直讓保護者們大傷腦筋。
長城磚體刻字現狀
范圍:長城墻體石磚表面,主要分布于兩側墻內表面垛口及宇墻內側,長城段表面均有分布。磚體材質:有字跡面多為山石砌筑,也有的是毛石。
性狀:
1、刀刻型:一般用鈍器雕刻,最深約半厘米,刻于磚體上,少許已傷及石灰膠結面。
2、涂抹型:為氯代烴白色溶液(即涂改液),或油漆,分布于磚體表面。存在時間:根據刻字內容,平均存在已達到10年左右,最早有上世紀50年代刻寫,近期新增刻字較少。
內容:多為游人留言。
1 萬里長城征集去除刻字方法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一直在尋求去除長城上刻字的方法,也請文物保護專家商討對策,但一直沒有拿出可行的辦法!卑诉_嶺長城管理委員會主任張民告訴記者。
首先,長城表面字樣難以去除,“雕刻痕跡很深,有的已經深達半厘米,深入長城磚體,如果強行擦除,會破壞長城的表面結構!绷硗猓@些字跡分布較廣,大規(guī)模的清理很容易就傷害到了長城磚體的結構,造成對文物的二次破壞。
“長城是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壞就不可能恢復,因此,在沒有得到合適的方案前,我們不能對長城‘動刀’!睆埫窀嬖V記者,“就好像兵馬俑彩俑,在土里面是有顏色的,一拿到空氣中,色彩就開始脫落,因此,在沒有得到好的保護方案前,它們還是要在土里長眠。”
據張民講,合格的方案應該包括能夠基本上去掉刻字痕跡,又能夠保證長城墻體不被破壞,因此,長城協(xié)會決定征求社會的幫助,得到比較好的處理方案。
2 還長城原貌迫在眉睫
關于長城刻字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論。
張民告訴記者,曾經有種說法認為長城上刻字應該保留,在考古界有種說法,不僅僅是文物本身,后面歷代對文物本身進行的改動,也應該作為文物保留下來。比如各種大型建筑的廢墟,這些改動實際上可以給后代作為研究現代的一個途徑。
比如長城上的刻字,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至今,來自中外社會各階層游客,內容繁多,多少代表了當今社會的人類活動,因此有保留價值。
而另一種說法認為,長城是中華文化的象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對文物的破壞,不僅不利于美觀,也會造成中國文物保護不力的印象。兩種說法中,后一種說法比較受到重視。
“實際上,對長城的保護措施從沒有停止過,除了釘子,我們還對長城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進行要求,比如有些地方長城保護得很好,但旁邊建滿了停車場、酒吧這些與長城不協(xié)調的東西,還有的地方在長城邊種滿了從國外移植的樹種,這些情況都在整治范圍內!睆埫窀嬖V記者。
3 長城保護:不再是中國自己的難題
9月17日,中法文化年閉幕式在北京八達嶺長城舉行,歷時兩天的活動下來,來自法國的文物保護專家深深地了解了中國對文物保護做出的努力。
“有一個細節(jié)給法國專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張民告訴記者,在這兩天的活動中,需要掛一些宣傳板,根據舉辦方的原計劃,要在長城上釘幾個釘子,把宣傳板掛上去,并向管理處提出要求。管理處當即對舉辦方的要求進行了回絕,在對方強烈堅持下,管理處找來北京市文物局專家進行了論證,并最終作出結論,這次活動中,一根釘子都不允許釘,無奈之下,舉辦方只能把幾塊宣傳板靠在了墻邊,下邊用沙袋堆放起來進行加固。
不僅這樣,在活動中所有搭建的設施,全部本著《文物保護法》和《長城保護法》的原則,使用防火材料,采用了防火措施。
“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唯一的大型文物,對它的保護給國外大型建筑提供了很多經驗,國外文物保護專家已經與我們交流,希望能夠找出一些共同的方法。”張民說。
【來源:新聞晚報;作者:李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