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重慶六月十日電 題:巴渝民俗“鬧”山城
作者:章瑩
今天是中國首個“文化遺產(chǎn)日”,一場以“保護文化遺產(chǎn)”為主題的文化盛會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前的人民廣場上盛妝亮相,“花”色齊全的的民俗文化表演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觀看。
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重慶有一萬二千八百九十八處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和包括民間音樂、舞蹈等十余個大類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今年五月,重慶吹打樂、銅梁龍舞等十二種民間藝術(shù)被列為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名揚海內(nèi)外。
重慶萬盛金橋吹打樂成為此次民俗藝術(shù)表演的點睛之筆。距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的金橋吹打現(xiàn)存樂班七十多個,樂手八百余人,在長時期的傳承中形成了多種類別和演奏形式,曲目達千余首。
臨時搭建的舞臺上,數(shù)十名樂手各司其位,長長的嗩吶、精巧的鐃鈸、大小不一的皮鼓交相輝映,此起彼伏的樂聲里唱不盡的喜慶熱鬧,配上獨具特色的民俗服飾,惹得圍觀的市民叫好聲不絕于耳。
不遠處,一字排開的民間藝人手工技藝表演現(xiàn)場也擠滿了看客。巴渝康寧蜀繡的臨場獻技更是個中翹楚。
素有“巴渝第一針”美譽的重慶市巴渝十大民間藝術(shù)家康寧一身紅妝,正凝神在面前的繡屏上作“畫”,細細的針線在她的手中上下翻飛,只片刻,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狗已躍然于上,令人嘆為觀止。小小的攤位上,畫面精美、繡工細致的各色繡屏頗為引人注目,一時間引來“競價者”無數(shù)。
作為重慶銅梁龍舞的精魂,銅梁龍的扎龍手工技藝也頗受青睞,不少市民駐足細看制作過程,顯得興味盎然。已逾七十高齡的老民俗技藝家介紹說,銅梁龍僅龍頭的制作就需耗時一天半時間,制作一條完整的“龍”最長則需近一周時間。
重慶梁平竹簾、合川峽硯、萬盛樂器制作等其它特色技藝表演“人氣十足”,距表演開始不到半個小時,展示作品均已告罄,行情一片看好。
重慶市文化局官員表示,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時代的不斷變遷,該市走馬鎮(zhèn)民間故事等多種傳統(tǒng)民俗藝術(shù)傳承后繼乏人,瀕于滅絕。此次文化盛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普及文化遺產(chǎn)知識、引起市民廣泛關(guān)注,提高人們的“保護文化遺產(chǎn)”意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