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中國新聞社 Media999 ad




新聞大觀>中新影視>新聞報道

電影:疲軟日已久 何日重飛揚

2000年12月18日 16:07

  中新網(wǎng)北京12月18日消息:有一個數(shù)據(jù)值得關注,1980年中國人均入場看電影340億人次,1999年成了4.5億人次,也就是平均每個中國人三年多才看進一次電影院。這個現(xiàn)象可以解釋成觀眾選擇了關起房門在“家庭影院”里欣賞電影,而且二十年間可供人們娛樂的東西也多了無數(shù)倍,等等。但電影市場的嚴重萎縮是個鐵的事實。沒了票房,電影業(yè)的投資當然就少,電影自然就越來越難看。如何沖破這個惡性循環(huán),電影圈自視身高的藝術家們應該深思。

  面對12億中國人夠成的市場,誰都會心動。美國人在和中國就入關問題談判時要求每年出口大片20部,增加了一倍。如果成立,將意味著每個月都不止一部大片在搶奪市場。中國電影的前途,完全可以用生死關頭來形容。

  內地片:小本難經(jīng)營

  國產(chǎn)片的失敗有目共睹。把觀眾當白癡是國產(chǎn)片的老毛病,劇情假到離譜,一看就知道在演戲。比如說“主旋律”,導演們多半當成政治任務完成,就像跳水比賽的“規(guī)定動作”,非把它拍成一個模式。一個動作擺出來,全電影院都知道他將要說的是什么。美國的片子10部有9部在講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為什么觀眾還是愛看?因為看起來可信,盡管現(xiàn)實生活中100個奇洛李維斯也消滅不了電腦黑客。

  今年的反腐倡廉運動深得人心,實際生活和圖書市場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因此國產(chǎn)片票房冠軍的《生死抉擇》可以說占了天時之利。它的模式化痕跡依然十分明顯,藝術性也不強,但看個懲治貪官的故事,老百姓還是很愿意的,中國人太需要反腐一英雄了。旨在表現(xiàn)“西藏新貌”的《益戲卓瑪》應該會受到比較廣泛的歡迎,因為通過大銀幕欣賞西藏風光的機會并不多。導演謝飛說三分二的投資要到海外收回,應該有希望。神秘的西藏,古老的東方,正合洋人胃口(為什么謝導大方地端出土特產(chǎn)反而沒人罵,張藝謀卻至今還背著“獻寶”的惡名?)。謝導似乎很偏愛少數(shù)民族題材,《湘女蕭蕭》的土家風情,《黑駿馬》、《香魂女》的蒙古情結,這一次更全部用上西藏話劇團的非電影專業(yè)演員,效果很好。不足之處在于,套路有些老。餓暈之后,醒來就見到幾十年未見的老情人!情節(jié)太戲劇性。雖說無巧不成書,也要巧得像真的一樣,而偶遇、巧合等教科書技法其實早就被觀眾看穿了。

  營造一種氣氛,觀眾不知不覺就“入戲”,情緒跟著劇情走,看完當然就覺得可信。這方面,《非常夏日》做得比較成功,面對強奸殺人犯,小青年的恐懼表現(xiàn)得很到位。由于題材和拍攝手法的原因,〈過年回家〉注定票房一般,但它的感染力也不錯,專業(yè)人士對它的評價比較高。

  與好萊塢電影相比,國產(chǎn)片的主要弱點在技術上。一位導演沾沾自喜地說,我們的技術已經(jīng)進步很大。而實際上和好萊塢相比我們在技術上的落后更嚴重,也許他是在跟自己的以前進行“縱向比較”吧,這也是窩里斗精神的一種發(fā)揚。技術是跟錢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才華可以彌補技術(沒錢)的不足,但沒錢的片子永遠小家子氣。張藝謀曾經(jīng)遺憾地說要是那片高粱地長得再好一點,《紅高粱》可以拍得更有氣勢,一位評論家說他是內行說了外行話。實際上這位評論家才真正外行,他不懂一幅真實(或看起來真實)的大畫面是多么地震撼人心。有必要說一下的是《洗澡》(這實際上是去年的片子,但今年才真正得到關注),它還暴露了國產(chǎn)電影的另一項弱點——剪輯技術。這部整體不錯的影片中搭售了另外兩碟土特產(chǎn),西北和西藏的風情。也許導演想以此豐富電影內容,但太突兀,破壞了故事的連續(xù)性。如果半路跑進影院看,會以為是另外一部電影。

  慚愧的是,對于票房成績很好的《一聲嘆息》,和金雞評委一樣,個人覺得《一》并不如何成功。刨除馮小剛高明的宣傳工作,就只剩下一堆小說、電視、網(wǎng)絡上炒得一塌糊涂的婚外戀了。風流多金的老公,溫柔賢淑的老婆,愛撒嬌的情人,一場對劇情發(fā)展必不可少的意外……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馮小剛的優(yōu)點在于,如何把老套的故事說得像是他第一個說的。

  港產(chǎn)片:越來越像日劇

  像日本的偶像劇本身不是壞事,至少說明香港新一代導演吸收了人家的長處——煽情,在人們的感情越來越不豐富的今天,將觀眾的情煽起來很不容易。可惜的是,日劇的短處他們也照單全收,表現(xiàn)在畫面上就是電影MTV化,《東京攻略》是其中的典型。在講故事的手法上,新銳導演們的愛好是淡化處理,像《戀戰(zhàn)沖繩》。黑社會頭目變成了含情脈脈的“男生”,江洋大盜則一副青春偶像作風,而以前這都是搞笑片才會有的。

  真懷念從前,因為那時欣賞水平比現(xiàn)在更低。其實如今還是喜歡復習一下80年代的搞笑片,明擺著鬧著玩,看戲就是看戲。自從香港導演比試著表現(xiàn)自己的文化品位之后,港產(chǎn)片就日落西山了。

  除了張學友,天王天后們都有新作,可惜演技看不出有多少長進。到這把年紀,應該也沒法長進多少了。新的一輩,個個舉著高傲的頭,染著五顏六色的長發(fā),酷!據(jù)說,酷除了冷漠的表情,還要能人所不能,但這幫酷字不離口的毛孩顯然只學會了前半截。票房不錯的《別惹我》據(jù)稱是《甜蜜蜜》的姊妹片,實際上看完《別惹我》就只記住陳慧琳那對略顯白癡的眼睛,以及她和郭富城莫名其妙的誤會,她的行動與專欄作家的身份毫不相干。至于郭富城,定位就是偶像,還能作何要求?如果黎明看過來一眼你就渾身發(fā)熱,當然要看看《一見鐘情》這部浪漫的“騙子”,否則還是省省。即使這個網(wǎng)絡英雄故事是多么緊追潮流,但張曼玉一看就不像五大三粗的猛女,偏偏要她開著的士打人,強人所難。黎明好象又年輕了20歲,總在神經(jīng)質地不知所措,也許愛心爆棚的女孩子又找到了發(fā)揚母性的機會吧。劉德華今年產(chǎn)量不錯,明星云集是《決戰(zhàn)紫禁城之巔》的最大特色和“賣點”,劉德華、鄭伊健、張家輝、楊恭如,還有臺灣寫真明星天心,但即使把時令紅菜趙薇都端出來熱炒,還是改變不了電影平庸的事實。倒是《孤男寡女》里和鄭秀文的對手戲有點味道,像是拍了一百部電影的人演的。

  值得一提的是《花樣年華》。在世紀末講個懷舊的婚外戀故事,說明王家衛(wèi)是個聰明的好青年,知道什么樣的潮流之下,應該拍什么樣的故事才既有人捧場又顯得有品位。而且對好酒還得勤吆喝的道理領會很深,所以每部戲出來都大獲好評,比張藝謀還厲害。有點遺憾的是傳媒,當娛記們完全以追星族的眼光去欣賞這部晦澀的電影時,小青年面對銀幕的茫然便只能淹沒在一片叫好聲中了。

  進口片:技術的勝利

  盡管很不想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但好萊塢就是有本事把電影拍得好看些,事實就是這樣?赡茉跒閺娬贾袊袌鲎鰷蕚洌笃探晏貏e熱衷于找中國人拍戲,中國導演、中國演員,力爭“零件國產(chǎn)化”,就像手機中的摩托羅拉、諾基亞一樣。但是,錢還是給洋人賺走了!《藏龍臥虎》就是中外合作的典型,美國資金,中國班底,傳統(tǒng)的武俠故事。說實話,如果不是李安、周潤發(fā)的鼎鼎大名,這部片子受到的批評將源源不斷,而當紅小旦章子怡的貢獻可能更多地體現(xiàn)在提供了豐富的新聞炒作題材。

  進口片的最大長處是在技術上。《恐龍》最新科技的三維動畫配上真實的場景,猶為突出。據(jù)說有的盜版店老板賣碟的時候拒不承認這是動畫片。很多觀眾說,就當是感受最新科技成果,也值得一看。

  《U-571》也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好片子。雖然它嚴重違背歷史——說明美國人的霸權主義嚴重到篡改歷史的地步了,但僅僅作為電影來說,很不錯。除了中間短暫的PARTY,整部影片氣氛鋪排得很緊張,特別是潛水艇里的士兵焦急地等待接受致命一擊那一幕,扣人心弦。災難里的英雄主義本來已經(jīng)很老套,但《完美風暴》依然受到極力追捧(這也是好萊塢的長處,能將一些老套的電影元素運用自如),在劇情的真實感方面,個人覺得比《泰坦尼克》更好。

  至于《角斗士》,單憑兩隊人馬在角斗場里對峙時懾人的恐懼感,也值得花兩個小時看。比起成龍或李連杰,他們的動作不很好看,可是給人的感覺是一劍刺來肯定玩完!強烈推薦中國的“武指”多看幾遍。

  誰都知道,續(xù)集意味著花很多錢拍很不好看的戲,再來賺很多的錢。但在老湯姆克魯斯和吳宇森的雙重招牌引誘下,《碟中碟2》還是騙了很多人進場。它的作用可能是,本來不怎么喜歡《碟中碟》的人看了續(xù)集之后就體會到第一集的好處了?梢哉f這是商業(yè)運作的弊端之一:明知不可能超越第一集,也要充分利用招牌效應榨取盡可能多的利潤。

  (自《羊城晚報》)




新聞大觀>中新影視>新聞報道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電訊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主編信箱

新聞標題檢索:

Media999 ad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