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30日電 旅居美國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市、服務于美國航天總署(NASA)馬歇爾飛航中心的華裔科學家莊建雄他主持的“導航器全能組合系統(tǒng)”研究計劃,兼具科學和實用價值,已引起業(yè)內人士的重視,亨城第19頻道電視臺日前對他進行了專題報道。
祖籍中國臺灣高雄市的莊建雄,于1979年自成功大學機械系航空組畢業(yè)。赴美后,進入位在奧斯丁的德州大學深造,而于1986年獲得航天工程博士學位,曾先后執(zhí)教于喬治亞理工學院及任職于德州洛克希德馬丁公司。1999年舉家搬遷至亨城定居,并受聘于美國航天總屬馬歇爾飛航中心,擔任資深航天工程師。同時他肩負主持RITAT——“Robust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Testbed for RLV Navigation Systems”3年研究計劃的重任。
莊建雄在接受專訪時表示,目前美國航天總署正致力于21世紀第二代航天飛機的各項發(fā)射先遣研究工作(簡稱SLI),他所負責的名為“RITAT”的研究計劃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項目。
該項計劃主要是研究設計一套全能的“合成導航系統(tǒng)”,藉以發(fā)展更經濟有效、安全可靠的太空飛行裝備。研究項目包括測試由人造衛(wèi)星操作的“全球定位系統(tǒng)(簡稱GPS)”和傳統(tǒng)的控制速度及加速度的“慣性導航系統(tǒng)(簡稱INS)”。
莊建雄將GPS和INS的特性和優(yōu)點整合起來,相輔相成,截長補短,所產生的“全能的合成導航系統(tǒng)”將使第二代的航天飛機的功能更趨完美。
同時,該項新發(fā)展的太空導航組合系統(tǒng),亦可應用在汽車駕駛上。目前在美國部分新出產的汽車已有“全球定位系統(tǒng)”接收器的裝置,在不久的將來更可以使用像航天飛機上的導航系統(tǒng),來設定車輛的行程,提供所謂的機器人操控的自動駕駛模式,將人類在地面上的交通帶入一個嶄新的境界。
莊建雄于今年8月以優(yōu)異杰出的工作表現獲頒2002年航天總署榮譽感謝狀。除了航天工程外,他愛好頗多,精于日本劍道,擁有“劍道黑帶四段”的頭銜,曾連續(xù)兩年贏得美南地區(qū)上段組總賽亞軍,并曾任亞特蘭大劍道場的教師,譯述有《聲音的藝術與科學》一書。
(原載美國《世界日報》 作者:陳幸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