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
首 頁 新聞大觀 國 際 財 經(jīng) 體 育 文 娛 臺 灣 華 人 科 教 圖 片 出 版 供稿服務(wù) 廣告服務(wù)
中新網(wǎng)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臺灣頻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港刊評論:臺灣當局連宋馬的“新三角難題”

2003年01月02日 11:27

  中新網(wǎng)1月2日電 據(jù)香港最新一期《亞洲周刊》刊文指出,臺灣兩市選戰(zhàn)后,馬英九直接沖擊連戰(zhàn)、宋楚瑜的泛藍高層地位,而選后連、宋即會面展開“總統(tǒng)”大選泛藍布局,等于技術(shù)性地封殺了馬英九。

  據(jù)該周刊指出,臺灣每經(jīng)過一次“大選”,就會出現(xiàn)“政治神話”,過去有李登輝、陳水扁、宋楚瑜的神話,今年臺北、高雄“市長”大選,則造就了臺北“市長”馬英九的“神話”。對連戰(zhàn)、宋楚瑜而言,這個“神話”的威脅遠遠超過現(xiàn)任“總統(tǒng)”陳水扁。

  臺北“市長”一役,馬英九以秋風掃落葉之姿,囊括87萬張選票,幾乎吸引了所有泛藍的臺北市票源。比照2000年“總統(tǒng)”大選,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兩人在臺北市,總共拿下98萬張選票。評論稱,“馬英九以一人之力集連、宋兩人選票于一身,可以篤定的說,馬英九在臺北市已成泛藍的共主!

  但馬英九能否挾臺北市勝選氣勢,在2004年問鼎“總統(tǒng)”﹖照目前情勢,馬英九面前橫著兩塊巨石﹕國民黨內(nèi)有連戰(zhàn),國民黨外有宋楚瑜,只要其中一人堅持參選到底,都會迫使馬英九知難而退。

  選戰(zhàn)一開始,可以看出馬英九與親民黨保持距離﹔外界忽略的是,他與國民黨也刻意拉開距離,選戰(zhàn)主軸完全圍繞馬英九人格特質(zhì)及群眾魅力,很少牽涉國民黨。這個基調(diào)造就了馬英九的成功,正如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所說﹕“臺北市選舉是馬英九大勝,但并不等同于國民黨的大勝!

  文章指出,馬英九毫無疑問已贏得與連、宋、扁等量齊觀的地位,對國民黨而言有兩層意義,對內(nèi)是世代交替的火車頭,而連戰(zhàn)也深刻體會到來自馬英九的壓力﹔對外則是馬英九成為牽制宋楚瑜的籌碼,宋甚至整個親民黨都感受到馬旋風威力﹔宋楚瑜選前突兀的一跪,正是焦躁情緒的非理性反映。

  馬英九實力直接沖擊泛藍連、宋兩大高層的正當性,也就注定馬英九204年出線機率很低。從選后不久連、宋立即會面,積極展開2004年泛藍陣營布局,等同于宣布馬英九參與機率近乎零。連戰(zhàn)更直接表明,他希望春節(jié)前國、親兩黨能達成初步共識,12月才剛打過臺北市長選戰(zhàn)的馬英九,很難想像兩個月后立即成為兩黨共推人選,在時程上,等于技術(shù)性地封殺馬英九。

  日前“連宋會”最大意義只是對外宣示,連、宋仍是泛藍高層,不會因馬英九崛起而取代他們的地位﹔除此之外,實質(zhì)共識乏善可陳。

  如果從正面看待這次“連宋會”,至少馬英九的快速崛起,已讓連、宋兩人更謙卑及嚴肅的看待泛藍必須整合甚至合并的趨勢。文章指出,“連宋會”引進這道曙光,踏出了第一步,至于成敗與否,就必須回歸到連戰(zhàn)、宋楚瑜權(quán)力性格的原始面才能找到答案。


 
編輯:秦欣
首 頁 新聞大觀 國 際 財 經(jīng) 體 育 文 娛 臺 灣 華 人 科 教 圖 片 出 版 供稿服務(wù) 廣告服務(wù)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