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50年

廣告

搜狐公司中國新聞社

 1949-1999

 

50years.gif (6051 字節(jié))

建設成就篇

新中國五十年系列報道:從短缺到豐盛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二日電 從短缺到豐盛
        中新社記者  肖瑞
  短缺的滋味,大多數(shù)中國人怕是越來越淡漠了。但打開封存的記憶,這樣的情形,想起來依然痛切:
  回望幾十年,中國百姓的生活幾乎是一個模式:一個月半斤肉幾兩油,買牛奶要醫(yī)院開證明,買家具要結婚證,買自行車要徹夜排隊……那時,誰要是出差去趟上海,免不了要為左鄰右舍捎回的確良花布、大白兔奶糖、……
  說來令今天的孩子們無法想象,七十年代的中國,僅全國性的票證就達七十多種。要什么,沒什么,錢少,東西也少!澳悄觐^,過日子真難吶!”上了年紀的老人如今跟兒孫們嘮嗑,常常發(fā)出這樣的感慨。
  解放前夕,舊中國的經(jīng)濟已處于崩潰的邊緣,連年戰(zhàn)爭留下滿目瘡痍,生產(chǎn)力遭到嚴重破壞,市場蕭條,物價飛漲,失業(yè)現(xiàn)象嚴重,百姓在生存線上掙扎。
  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時,大部分人的生活仍維持在最低的生存水平上。統(tǒng)計資料表明,一九四九年人均年現(xiàn)金收入還不足一百元。當時,僅北京市的赤貧和次貧戶就有二十四點六萬人,約占全市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四。
  改革前:政治運動不斷,反右運動、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使人民生活幾起幾落,在溫飽線上徘徊了二十年之久。從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八年的二十一年中,中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平均增長僅百分之零點八。
  改革開放二十年是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最快,居民收入增長最多的時期。國家統(tǒng)計局的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一九九八年,中國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一九五七年的二百五十四元增加到五千四百二十四元。居民吃、穿、用、住、行等方面的消費均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吃:餐桌上魚、肉、蛋、菜、水果日趨豐盛,人均副食支出已超過主食支出。吃營養(yǎng)、吃鮮活、吃綠色食品已成時尚,過去為滿足溫飽的粗糧、野菜重又受到人們的青睞;
  穿:人們已告別‘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拮據(jù)和“一季多衣”的單調,如今一季多衣已太平常,富裕一些的人講究穿名牌,收入少一些也可以穿出花樣,穿出個性。從滿街的“中山裝”“列寧服”到今天色彩紛呈,花樣翻新,生活的變遷可以在衣裳的變化中找到印證;
  。阂痪潘木拍暌郧埃袊擎(zhèn)居民每一間瓦房住三至五人的戶占居民總戶數(shù)的百分之七十,去年,七成六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積八平方米以上。隨著越來越多的城鎮(zhèn)居民遷進設施齊全的樓房,農(nóng)村新式民居的普及,豐衣足食后的人們越來越講究住得寬敞、舒適。在經(jīng)久不衰的“裝修熱”、“廚房革命”、“衛(wèi)生間革命”中,人們在尋求更高的生活質量,而政府描繪的“安居工程”、“康居工程”,則為一些無房戶、擁擠戶、不方便戶帶來了希望;
  用:幾十年前,電視在尋常百姓心目中如同神話,而今卻與人們的生活須臾不可分離。從“三轉一響”的老四件(自行車、縫紉機、手表和收音機),到彩電、洗衣機、電冰箱、收錄機為代表的“新四件”,到電話、空調、家用電腦、轎車等新潮消費撲面而來,中國人的生活的提高是何等顯著!
  據(jù)統(tǒng)計,一九九八年,中國城鎮(zhèn)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彩電一百零五臺,洗衣機九十一臺,電冰箱七十六臺,百分之六十三點八的家庭裝有電話。
  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中國老百姓的錢袋迅速飽滿:一九九八年,全國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由一九五二年的八點六億元升至五萬三千四百多億元。
  目前,與城鎮(zhèn)居民相比,中國農(nóng)民的消費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幾千萬農(nóng)村貧困人口的基本溫飽尚待解決,。要實現(xiàn)共同富裕,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國必須加快農(nóng)村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完)

[返回]

版權所有:中國新聞社、搜狐公司     制作單位:中國新聞社多媒體編輯部

Copyright: http://m.fraudsandswindlers.com , http://www.sohu.com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