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小世界,大胆人术艺术露私毛明视频,日韩无码人妻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五大銀行外幣存款利率再降 1萬美金年息差50美元
2009年07月20日 09:43 來源:京華時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近日,包括工商銀行、農業(yè)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五大國有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集體完成了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的下調行動。目前,這些大銀行的外幣存款利率接近于“零”,和中小銀行間的利率差別又擴大了,市民在選擇銀行存外幣時建議“貨比三家”。

  五大銀行集體下調小額外幣存款利率

  從去年底開始,由于國際金融市場利率持續(xù)下降,多家銀行接連下調外幣存款利率。其中,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從上月下旬到本月初,又完成了一輪降息。

  各家銀行網站信息顯示,6月21日,中行和建行分別對本行的美元、英鎊、歐元、港元和加拿大元存款利率進行了調整。6月25日和7月1日,農行和工行也分別調整了本行的5種外幣存款利率。交通銀行自7月7日起下調境內美元、英鎊等7種外幣小額存款(300萬美元以下)利率,至此,半個月的時間內,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的小額外幣存款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調,這也是繼今年4月份五大行相繼下調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以來的又一次集體行動。

  為緩解流動性 多數中小銀行沒跟進

  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分析認為,各大銀行大幅降低外幣存款利率,主要是因為目前我國經濟回穩(wěn),吸引資金回流,而國際市場上流動性異常充裕,拆借市場利率下行,商業(yè)銀行只能在存款利率上作出相應的調整。一家股份制銀行國際業(yè)務部人士也對記者表示,目前國際上美元和港幣等外幣的基準利率已經很低了,今年以來,這一利率又降了很多,而銀行的外幣存款是可以在境外運用的,因此銀行就會對外幣存款利率進行調整。

  不過,在五大行集體下調外幣存款利率的同時,多數中小銀行并沒有跟進。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指出,這與各家銀行的流動性有關,流動性狀況的不同可能導致外幣存款利率是否調整以及調整的幅度。他認為,每家銀行情況各不相同,流動性情況也不一樣。如果哪家銀行認為自己流動性較差,或者不是太充足的話,可能會選擇不調,維持稍微高一點的利率,這樣有利于吸收一部分存款,緩解短期流動性的緊張。

  另外,對于中小銀行來說,外幣存款的份額較小,而國內外幣儲蓄存款的流動性本身就比較緊張,所以有些銀行不愿意調整。

  -金算盤

  1萬美金一年后利息相差50美元

  截至目前,五大行的外幣存款利率已趨近相同,以一年期存款為例,工、農、建3家銀行的美元、英鎊、港幣、歐元、加拿大元、澳元和瑞士法郎的存款利率相同,中行的美元、港幣存款利率略低,澳元利率稍高;交行除港幣和瑞士法郎利率與其相同外,其他5種外幣利率都略高。

  而多數中小銀行并未跟風,它們的利率表最后一次調整時間大多暫停于去年底或今年5月份之前。以美元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例,工商銀行、農業(yè)銀行和建設銀行均為0.8%,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分別為0.75%和0.85%;相比而言,北京銀行、浦發(fā)銀行、民生銀行和興業(yè)銀行均為1.25%,與中行相差0.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1萬美元如果分別存在中行和北京銀行,則一年后利息相差50美元(約合人民幣340元)。

  -專家支招

  大小額度外幣理財方式有不同

  鑒于外幣利率頻繁下調,許多外幣存款的收益已微乎其微,接近于“零”。業(yè)內人士建議,投資者應根據手中外幣的額度大小分別進行打理:額度較小的外幣存款可以根據幣種選擇利率較高的銀行;如果數額較大,還應綜合考慮持有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表現,盡量兌換成可能升值的幣種進行保值或者進行外匯實盤買賣。

  也有分析師認為,目前各幣種利率多已觸底,下一步可能進入加息周期。因此無論是外幣存款,還是購買理財產品,均宜選擇期限較短的品種。

  銀率網分析師趙瑞昆指出,上月銀行發(fā)行的外幣理財產品數量大增近40%。部分銀行首次推出美元信托貸款類產品,其預期收益率相對較高,個別品種的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1.8%。對于此類產品,投資者應關注理財資金的具體投資項目和匯率風險,不宜以非美元貨幣購買。(記者 高晨 馬文婷)

【編輯:楊威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