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看到,自20世紀八十、九十年代以來,無論是日本,還是巴西、俄羅斯、東南亞國家及英國,股市價格波動對金融市場及經濟生活所帶來的危害,仍然記憶猶新。但是,在這一系列金融危機中,有些國家及地區(qū)的金融體系成功地經受了資產價格崩潰的沖擊,并很快地走出這種危機(如英國與中國香港),另外一些國家受金融危機沖擊而一蹶不振(如日本與印度尼西亞等)。
滯后而失真的晴雨表
經濟與股市的背道而馳在全球股市的歷史長河中比比皆是,不存在發(fā)達國家與新興市場之間的差別。理性的經濟與感性的股市仿佛就是財經生活中的一個永恒主題,二者之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內在結構和交易特點已經先天注定了這一怪象的客觀性與必然性。過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也依然如此。
中國股市是否正在走向邊緣化?這是目前人們格外關注并紛爭不休的焦點議題。其中論據(jù)之一就是中國經濟成長與股市表現(xiàn)之間所出現(xiàn)的割裂與背離。誠然,股市乃為經濟的晴雨表,這是長久以來普遍存在于投資界中一個樸素認知和流行的說法。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股市的揚漲跌落果真能夠真實、準確地反映經濟的榮辱興衰么?這不僅是近年來全球股市崩陷之后留給投資者的一大困惑與迷思,而且對于當前中國股市是否邊緣化的討論也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美國股市演變?yōu)楠毿袀b
我們可以用同樣的目光來審視一下已經具有200多年股市文化的美國市場。過去幾年的美國股市明顯與經濟走勢漸行漸遠。雖然經濟在2001年中出現(xiàn)了“臨界性”或“邊緣性”衰退,但連續(xù)幾年來仍然保持了溫和的增長。相形之下,美國股市在同期內卻一敗涂地。投資者非但沒有領略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快慰,反倒是深陷股市泥潭而無力自拔,可謂是“風調雨不順”、“國泰民不安”。長年來迷戀股市的投資者們也不得不揮淚而別。
縱觀1990年以來的美國市場,股市大起大落,大漲大跌;股民大喜大悲,大徹大悟。用華爾街的時髦語言來形容,就是跟隨“非理性繁榮”而來的“非理性崩潰”。投資者在證券投資的啟蒙運動中,儼然經歷了一次精神的煉獄和靈魂的洗禮。過去幾年的轟轟烈烈、風風雨雨仿佛只是在夢境中瀟灑地走了一回。
可以確定的說,“經股背離”的現(xiàn)象,在美國同樣可以得到印證。雖然60多年來股市確實一度扮演過經濟晴雨表的角色,但更多的時候卻是獨來獨往、我行我素。
亞太地區(qū)虛虛實實
如果有人認為美國股市過于遙遠和龐大,缺乏適當?shù)目杀刃,那么探覽一下我們身邊的一些發(fā)達市場或許啟迪更大。
曾幾何時,日本股市展示了它那磅礴的氣勢與致命的誘惑,7年中暴漲了3倍以上。然而就在人們鼎沸的謳歌聲中,股市卻轟然倒下。10多年來,萬千投資者們剩存的只有破碎的心和遺失的夢。股市留給他們的仿佛只有“忍將歷史帶淚看”的凄楚和悲壯。看看日本經濟的發(fā)展速度,再看看日本的股市,又有多少人會認可股市是經濟晴雨表的推論呢?
與早年的美國情況相似,上世紀70年代香港的經濟與股市也算得上是攜手并進。隨著上世紀80年代經濟增長的出神入化,股票市場也泛起了陣陣紅暈,但始終落伍于經濟的行進步伐。上世紀90年代的香港股市,圍繞著經濟成長經歷了三起三落。一次次地噴薄而出,帶給投資者一段段激情,卻又一次次地重歸沉寂,留給投資者一個個美麗的誤會。所以,就香港而言,認定股市就是經濟晴雨表的說法,似乎也有些牽強附會。
過去幾年的疾風驟雨使全球股市繁華落盡。許多人在品悟出金融投資的真諦之后,紛紛開始懷疑股市到底是不是經濟晴雨表的說法。如果說是,那為何股市運動時常與經濟成長背道而馳?如果說不是,又該如何解釋資本市場理論和金融投資常識?這一“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命題,著實令眾多投資者迷茫。(高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