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事,也許是已真實;故事里的事,許是從來沒有的事”,多年前,電視劇《宰相劉羅鍋》這首主題曲家喻戶曉。當前的牛市似乎要重新演繹一下這樣的“故事”。
最近,有兩個真實的故事頗為有趣:一個關于投資者,一個關于某上市公司高層人物。
一日,某券商營業(yè)部開戶隊伍頗長,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者終于排到前面,激動地拿起地上放著的一大袋人民幣說,“給我買股票”。“買什么股票?”營業(yè)部工作人員問!熬褪琴I股票!”老者答道。
某上市公司高層喜好玩弄資本市場,自公司上市以后,常喜歡將公司的股價玩弄于自己的股掌之中。與之有深交的朋友都知道他有這個嗜好,一幫上億級的資金也總喜歡圍著他“賺”。
近日,公司股價突然出現(xiàn)數(shù)個漲停板。一天,他“好心”通知記者的一位朋友,“明天漲停板會打開,是個介入的好機會”。這個朋友因為該公司股改時忽然修改送配方案吃了苦頭,這次不敢再輕易介入。第二天,漲停板果真打開,尾盤又封住了……
“但好多人買了,我一個朋友就買了3000萬元,不過他只動用了15%的資金,虧了也無所謂,”記者的朋友說,“結果后來被查停牌了,是禍是福還不知道!
在一片“怪”聲中,公司復牌后被巨量買單封住漲停。盤后諸多熱議,“當日9.68元的跌停價格,可能是‘知情人士’打出來的”,有人這樣評論。到底是誰封住了漲停板呢?希望不是瘋狂的群眾。
牛市,盛產(chǎn)故事。善于玩“資本運作”的公司,哪個故事熱就喜歡往哪個故事靠。網(wǎng)絡熱,就編網(wǎng)絡故事,券商借殼熱,就編券商借殼故事。直到現(xiàn)在,仍有很多公司留下“××科技”的“后遺癥”。
浙江一位資本玩家,也算是行家,為人極其聰明低調(diào)。早年從買認購證起家,一不小心炒某商業(yè)類股票炒成了大股東。于是在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之后,現(xiàn)在成為四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其中三家浮出水面的公司均涉及房地產(chǎn)。去年起房地產(chǎn)股火熱,一向沒有機構青睞的旗下某上市公司,卻發(fā)生了巨額定向增發(fā),并注入房地產(chǎn)資產(chǎn)的一個項目,結果股價漲了五倍——故事成功!
近10年來的三輪典型的大牛市中,故事頻繁出現(xiàn);仡^看看,這些“事”鮮有結果,“市”卻作出了回歸自然的反應。中信證券一年來近10倍的漲幅是“券商借殼”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也難怪青海明膠和遼源得亨能在短時間內(nèi)因“券商借殼故事”翻番。
去年底,記者陪同一位不懂證券市場、但在實業(yè)上頗有成就的同學去談某創(chuàng)新類券商IPO之前的增資擴股事宜。
“雅戈爾當年參與中信證券的增資擴股,利潤達到×××”,對方的第一句話就很吸引人。當然,對方開出的某券商的原始股增資價格并不低。這一幕,讓記者想起了“地下原始股”中,常以無錫尚德作為典型來介紹一樣。
在當前的牛市中,已有不少人士開始擔心:繁榮過后,可能留下一大堆的“監(jiān)管后遺癥”。這一點,在藍田股份、億安科技、銀廣廈、德隆“三駕馬車”中,不是沒有發(fā)生過。一位監(jiān)管部門領導此前曾公開表示,股市整體健康,但問題仍不少,多少也透露出一些擔憂。
事實上,編故事往往少不了上市公司的配合,近期某上市公司股票,沒有任何征兆突然猛拉,一個月內(nèi)漲了兩倍,2月15日,公司突然公告稱,重組失敗,真故事變成了假故事。隨后,股價連續(xù)三個跌停,但一部分人應該是賺翻了。
而不配合的上市公司定會被資金遺棄,近期上市的某網(wǎng)絡公司就是一個典型!坝胁簧儋Y金來和我們談過,但我們都委婉拒絕,因為我們只想踏踏實實做實業(yè)”,在與記者閑聊中,該公司一位高層透露了自己的心跡。結果可想而知,上證綜指上漲1000點,該公司股價下挫30%。類似的故事還很多。
記得2005年銅價突破4萬元/噸時,某知名銅冶煉企業(yè)高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銅市即將見頂。”當銅價繼續(xù)上漲并突破6萬元/噸,記者再次前往該公司采訪,公司有關人士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別讓領導談銅價,他怕!”結果銅價在一個完美“中國因素故事”中,用一個月時間走完過去兩年的漲幅,創(chuàng)下8萬多元的記錄,隨即連續(xù)回落。還清晰記得,1997年深圳成指6103點的高點,深發(fā)展就是在“百元股”的故事下連拉三個漲停后出現(xiàn)的大跌,事隔9年后,該高點才被刷新。
近日,看了一篇“慎言群體性瘋狂”的文章頗受啟發(fā)。或許,“華爾街鞋童”的故事暫時不會出現(xiàn),“瘋狂”的層次還沒有到來。不過,股市仍在伴隨著不同的“故事”演繹著連續(xù)小陽線……
對待故事,或許應“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李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