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就是花別人的錢
張魯旸,深圳市機關第三幼兒園大班,5歲半
雖然只有5歲半,可是正上幼兒園大班的張魯旸小朋友的“精明”卻是遠近聞名。
小家伙有一個專門存放零錢的甲殼蟲小背包,那里面有他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巨款。雖然里面最大面值的,也是最多的都是一元硬幣,可任何人都不能碰。一次他爸爸順手拿了點零錢買報紙,他發(fā)現后馬上叮囑媽媽,一定要幫忙保管好,不要讓爸爸偷他的錢花。
一次周末,天氣特別熱,張魯旸要求打的,于是父母說他們出10元,讓他出2元。精明的張魯旸一本正經地說:“我是小朋友,你們不要這樣子開玩笑。”
平時在家為了鼓勵他表現好,父母采取了積分獎勵制度,比如吃飯吃得好加10分,獨立洗澡加10分,積夠2000分,就獎勵10元。為了掙錢的張魯旸非常聽話努力,用了一個多月終于積攢到2000分,樂呵呵地將10元存進了他的小甲殼蟲里。
“如果他想要買什么東西,只要說要動用他的錢或者積分,他就會不情愿但是又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要求!眿寢屨f,其實在張魯旸看來,錢就是能夠買很多他喜歡東西的,小家伙的精明在某種意義算不上理財,不過這么小對錢就如此敏感也出乎他們意料。他們希望能夠逐步引導小家伙長大后學會正確的理財觀念:該花的必須花,不該花就盡量不要。
港式理財
香港家長如何教孩子理財?
案例1:合理使用儲蓄賬戶
在香港一中學任教的梁老師告訴記者,他的經驗是教育小孩合理使用儲蓄賬戶,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孩子。
據梁老師介紹,香港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兒童賬戶,兒童賬戶的合理使用能夠幫助小孩理財。他的做法是定期讓小孩看到自己儲蓄賬戶的金額,并實施適當的“小恩小惠”獎勵。通過獎勵孩子能夠體會到儲蓄帶來的快樂,并養(yǎng)成好的儲蓄習慣。
“當然,開始儲蓄的時候,我會給孩子講很多小故事,并給他制定一個小計劃,讓他體會到儲蓄帶來的收益和好處。”梁老師表示,小孩因為有一個計劃目標的鼓勵,他輕易不會破壞自己的計劃,時間長了,節(jié)儉并有計劃的消費習慣就養(yǎng)成了。
案例2:早期引導是關鍵
“4到5歲是小孩財商教育的最佳時期!币咽侨齻女兒媽媽的香港市民王女士把自己的經驗總結為三句話:首先要特別注意對小孩早期的引導;其次,要有針對不同年齡段的詳細規(guī)劃;最后,還要教育小孩慎用信用卡。
王女士的第一個法寶是“引導”!芭畠涸4-5歲時,我們周末逛街時總要帶上她,讓她去買東西。”王女士強調,4-5歲是小孩養(yǎng)成習慣的重要年齡段,這個時候可以先教會她簡單的消費。
王女士特別強調父母的“引導”,父母不僅在小孩面前不要鋪張浪費,還要對小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進行引導。有一次,小孩子提出要買一個800港元的娃娃,王女士表示可以買,但要用女兒存錢罐里的400港元,剩下的媽媽先給,以后再存錢了還要還。結果,女兒一盤算買了個比較便宜的,也很開心。
“按照不同年齡段規(guī)劃”是王女士的第二個“法寶”。王女士介紹說,4-5歲是小孩的習慣養(yǎng)成期,6-13歲是小孩的成長期,14-18歲是叛逆期。王女士的做法是,在4-5歲要加強引導小孩,培養(yǎng)好的習慣;小孩在6-13歲的時候,要培養(yǎng)其獨立意識,但要引導他們凡事注意后果,花線要合理計劃;小孩到14、15歲時,叛逆心理比較強,可以讓孩子更加獨立。等到17、18歲孩子念了大學,基本上可以讓他們自主理財。
王女士的第三個“法寶”是一定要讓小孩慎用信用卡,否則很容易讓孩子養(yǎng)成浪費的習慣。王女士的經驗是,能不用就不用,如果一定要用,最好及時查下消費的情況,進行合理引導。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