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土地現(xiàn)在缺少市場定價要素,以往的征地主要由地方政府定價,而小產權房等存在風險折價,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國有必要制訂詳盡的規(guī)則,才不至于出現(xiàn)“圈地”運動。
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已全文刊發(fā)。其中搞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fā)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guī)模經營;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嚴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等條款令人矚目,這意味著農民的土地物權中的流轉權開始被承認,農民可以獲取流轉權收益。
鑒于以往土地流轉權的定價權主要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因此,土地流轉的核心是引入農民定價權,根據(jù)市場定價。另外目前我國還沒有土地市場化定價,小部分自發(fā)流轉的農村土地,由于不受到法律保護,因此存在風險折價,農民所獲得的收益極低。如果沒有明確的法律保障,土地流轉大幅折價現(xiàn)象就不會消失。
法律保障是重要一步,不僅要保護農民的土地流轉權,也應該保障收購農村土地者的使用權,出價者如果得不到保障,他們就會把風險折入價格中,要求農民以較低的價格轉讓土地。更重要的是,日后將出現(xiàn)大量法律糾紛,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土地升值,農民將要求補償?shù)刈馐找,或者要求收回土地。事實上,在以往的通州宋莊宅基地收購案中,核心就是土地原擁有者的悔約案件。
我國土地現(xiàn)在缺少市場定價要素,以往征地主要由地方政府定價,而小產權房等存在風險折價,要解決這一問題,有必要制訂詳盡的規(guī)則,引入現(xiàn)代農業(yè)的建設者,引入大量資金進入土地流轉市場,這樣,才能達成建設現(xiàn)代農業(yè)的目標,不至于出現(xiàn)“圈地”運動。
目前在地方土地流轉中,仍然存在變相的政府定價行為。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天津市圍繞破解土地和資金雙重約束的難題,在廣泛征求農民意愿和大量調研基礎上,推出以“宅基地換房”加快小城鎮(zhèn)建設的辦法,并在“十二鎮(zhèn)五村”開展試點,涉及津郊近十八萬農民。到2008年末,將有十萬農民告別鄉(xiāng)間老屋,住上有產權的商品房,過上進工廠上班拿工資、有社保醫(yī)保的“城里人”生活。所謂“宅基地換房”辦法,即農民自愿以其宅基地,按照規(guī)定的置換標準,換取小城鎮(zhèn)內的一套住宅,遷入小城鎮(zhèn)居住。原村莊建設用地進行復耕,而節(jié)約下來的土地整合后再“招”、“拍”、“掛”出售,用土地收益彌補小城鎮(zhèn)建設資金缺口。
但農民的宅基地價格被規(guī)定為小城鎮(zhèn)大小不同的一套住房的價格,是政府之手強行推進的城市化運動,農民以宅基地為代價,換取城市人的身份,農民成為城市的勞動力,仍然缺乏充分定價權。
土地流轉從土地確權開始建立權益根基,是保障各利益相關群體進行公平博弈的第一步。接下來,政府應該制訂土地流轉的法律,建立土地交易市場,確保實現(xiàn)農民的土地權益。土地流轉將通過農民獲得土地增值,培育出中國有基礎消費能力的新消費群體,建立中國式的現(xiàn)代農業(yè)。
有土地流轉權而無市場定價權,流轉權無法轉換為財富,有土地流轉權而無博弈權,土地仍然是農民的枷鎖,或者說是社保護身符。目前的關鍵是在土地確權的同時,由政府建立土地交易規(guī)則,培育土地市場。
□葉檀(上海 資深媒體人)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