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投資者向來有“機會主義”的傳統(tǒng),在基金投資上也常有“趁火打劫”之舉:
1、在基金凈值走低時“逢低加倉”。
當(dāng)持有基金的凈值下跌時,有的基民會覺得價格越跌則越便宜,應(yīng)該買更多,這其實套用了股票投資中的“攤薄成本”的概念。殊不知“攤薄成本”對投資決策而言并不是一個有用的概念,反而是個容易誤導(dǎo)的觀念。投資基金時買進價格的高低不是重點,基金未來凈值與買入時凈值的差(也就是潛在獲利)與買入時凈值的比率(凈值增長率)才是關(guān)鍵。如果不能確定凈值會上漲,“逢低加倉”很可能會使投資人虧損更多。
所以關(guān)鍵還是要分析基金的增值潛力。每一次在決定是否加倉基金時候,都要基于當(dāng)時的各種機會比較后再作決定,換句話說,是一個單獨的投資決策。如果認為風(fēng)險愈來愈高,應(yīng)該“認賠賣出”;如果認為風(fēng)險愈來愈低,則應(yīng)該“逢低加倉”。“逢低加倉”的正確理由并不是想要“攤薄成本”,而是凈值下跌后可以使加倉買進部分有更大的潛在投資報酬。
2、追逐市場熱點頻繁轉(zhuǎn)換投資品種。
去年,A股市場漲幅居全球之冠,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也逾100%,引得許多從未涉足股市的投資人義無反顧地成為“基民”。但今年以來,市場熱點轉(zhuǎn)換頻繁,特別是春節(jié)后小盤低價股成為行情主流,股價翻番的股票中大多數(shù)是題材股,或借殼、或重組、或拿到大訂單等,從而帶動股價飆升。在這樣的市況下,以基金為代表的價值投資者收益不盡如人意,今年一季度,僅有14家基金跑贏滬深300指數(shù)。于是許多基民又迫不及待地贖回基金轉(zhuǎn)而自己“操刀上陣”。
這里,投資者過于注重短期回報最大化,卻忽略了長期回報以安全性為前提的理念。
基金是一種適合長期投資的品種,多數(shù)基金持續(xù)脫離平均回報率趨勢是極其困難的,而投資人如果頻繁進行申購贖回,往往導(dǎo)致交易成本上升,嚴重侵蝕長期利潤。
長期來看,多數(shù)基金僅僅能夠獲取市場平均收益,因此,超越市場平均回報率的主要辦法只能來自于兩方面:一是認準那些管理能力強的基金或基金公司,集中投資,長期持有;二是盡最大可能降低你的交易成本,提高你的持有期限,從而排除所有市場中短期波動和交易成本帶來的負面影響,最大可能地提高你的收益率水平。(匯豐晉信何寒熙)
【兵法探源】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亂,無暇自顧時,去搶人家的財物。此計在兵法中指的是:當(dāng)敵方遇到麻煩或危難的時候,就要乘此機會進兵出擊,制服對手。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相互爭霸,戰(zhàn)事頻繁。越國終因不敵吳國,俯首稱臣。越王勾踐立志復(fù)國,臥薪嘗膽。
公元前473年,吳國顆粒無收,民怨沸騰。越王勾踐選中吳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諸侯在黃池會盟的時機,大舉進兵吳國,吳國國內(nèi)空虛,無力還擊,很快就被越國擊破滅亡。勾踐的勝利,正是乘敵之危、就勢取勝的典型戰(zhàn)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