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乙村的“守望者”
看到村里那么多父母外出打工,扔下孩子沒人管,田金珍越來越擔心,她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十幾年之后,這些孩子也該走向社會了,如果他們現(xiàn)在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到時候他們恐怕很難適應社會的環(huán)境,于是田金珍把自己的想法拿到村委會上討論,不久臘乙村就決定成立一個特殊的班級——自強班。
田金珍:“自強班就是自強班,我要讓他們自立自強!
距離臘乙村只有30米遠處有一所小學,與全國所有的小學不同的是,全校不到130名學生中,有近70名學生是留守兒童。
臘乙村小學負責人石青艾:“看到別的學生是和家長一起來的,他就會想到自己的父母不在身邊,自己就會在一邊悄悄的流淚,我們經(jīng)?吹!
這所學校共有4名老師,有學前班、1、2、3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每天放學之后,田嫂就會在這里把這些留守兒童不分年級的組織起來,由學校的老師繼續(xù)教孩子們課堂以外的知識,這個時候,老師變成了孩子們的臨時媽媽。
田金珍:“每一個班安排一個媽媽,不叫老師,叫媽媽,由愛心媽媽帶著那些孩子,健康地長大!
自強班里的孩子們看起來很快樂,但是一說到自己的父母,他們流露出來的還是無盡的思念。
記者:“你還記得爸爸媽媽長得什么樣嗎?”
留守兒童:“不曉得了!
記者:“你想他們嗎?”
留守兒童:“想!
留守兒童:“我想要爸爸媽媽來愛我。”
記者:“還記得他們長得什么樣嗎?”
留守兒童:“不知道。”
記者:“想他們嗎?”
留守兒童:“不想!
記者:“為什么不想他們?”
留守兒童:“不知道!(哭)
小勇姐弟倆也是自強班的學生,因為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所以姐姐顯得格外懂事,除了操持家務、上學以外,姐姐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幫助弟弟和其他留守兒童復習功課,家里的門是她的黑板,燒的木炭是粉筆。
在黑板上記者注意到,姐姐教孩子們認的第一個詞就是打工,姐姐認真教,孩子認真學。
天快黑了,姐姐帶著弟弟又來到村口等著爸爸媽媽的出現(xiàn),整整3年了,無論刮多大的風,下多大的雨,這兩個孩子總是這樣充滿期待地望著遠方。
記者:“等到過爸爸媽媽回來嗎?”
龍順蘭:“等不到。”
在臘乙村里,和小勇姐弟一樣思念著爸爸媽媽的還有8歲的麻麗,從父母外出打工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開始,只要心里特別想媽媽時,她就會把一條紅絲帶系在家門口的樹上,她告訴記者,以前每到過年時,媽媽都會給她買一條漂亮的紅頭繩,可是這6年來,她卻再也沒有見過。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湖南人口6700萬,三分之二以上為農(nóng)村人口,2006年,1455萬湖南農(nóng)民外出務工,占到湖南農(nóng)村人口總數(shù)的33%。
湖南作為農(nóng)民工輸出大省,目前留守兒童數(shù)量已超百萬,占全省兒童總數(shù)的12.53%,而在全國,留守兒童數(shù)量已達2290.45萬,占全體兒童數(shù)的8.05%。
與此同時,各地也正在解決農(nóng)民工子弟學校的問題,在晉江,從2006年起,6萬多名外來工子女都免交各種費用,和本地學生一樣,共享義務教育資源;
在杭州,有關部門將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納入教育事業(yè)“十一五”規(guī)劃,通過公辦學校挖潛、扶持民工子女學校等措施,保證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均能入學;
在北京,外地來京務工就業(yè)農(nóng)民子女就讀公辦學校且手續(xù)齊全,可以免交借讀費,此外,有關部門已批準成立50多所農(nóng)民工子弟學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nóng)民工子女上學難的問題。
同時各地也在積極摸索和探尋解決留守兒童的辦法,從發(fā)展當?shù)氐慕?jīng)濟上著手,盡量縮小留守兒童的比例。
湖南省花垣縣副縣長龍延平:“通過工業(yè)返哺農(nóng)業(yè),大力推進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化 ,使我們當?shù)氐霓r(nóng)民不離開鄉(xiāng)土,就地搞產(chǎn)業(yè)建設,既可抓好經(jīng)濟收入,達到外出務工的收入,又可以在家照顧好小孩。”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