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的蔣氏故居 資料圖片
黃埔軍校開辦伊始,真可謂是一窮二白,白手起家。蔣介石作為軍校校長,面對各類繁雜的事務,自然需要更多的人手幫忙。他首先想到的是聘請熟人,他請上海、奉化、溪口等地的老同學、朋友物色人員來粵。首先聲明,這是參加革命,報酬不高,有志者,且有一技之長者,都歡迎來。一些原在奉化風麓、龍津的蔣的故舊們,聽蔣的號召,先后聞風而至,有二三十人之多。
蔣介石興建家鄉(xiāng),宋美齡拿設計方案
這樣的人溪口就來了三位。一位是蔣的同齡人,又在他家私塾一起讀過書的楊忠春。他家境較好,所以長大后,去日本學工科。他到軍校后,管理槍支彈藥。北伐時,任軍械處長,抵上海后即辭職從商。第二位是自己的族侄蔣和暢,做隨身出納。再一位是世交,溪口首家毛太昌號公子毛慶祥,他在法國學農(nóng)業(yè),學成回國后任總司令部電訊和機要秘書,成為密電專家。此外是身邊的警衛(wèi)人員,大都是奉化人,初僅十余人,后增至百余人。
寧波自古是我國四大通商口岸之一,但離寧波一百里地的奉化、溪口,還是窮鄉(xiāng)僻壤,風氣未開,閉塞得很。
北伐時,蔣校長升格為蔣總司令,后移師上海?粗比A的上海,蔣想,奉化也應該變一變面貌了。其他人也有同樣的想法。通過一番相互溝通,由蔣的秘書陳舜耕(蔣在風麓時最要好的同學陳杏佳之侄)奔走于奉城、肖鎮(zhèn)聯(lián)系,初步方案是修寧波至溪口經(jīng)過奉城的鄞奉公路。在溪口武嶺兩側(cè),造武嶺學校、農(nóng)場。這時正是蔣與宋美齡熱戀的時期,現(xiàn)在蔣要遵母遺命,在故鄉(xiāng)造農(nóng)校,宋見多識廣,熱心地選了法國鄉(xiāng)村學校的各式建筑,寄去供蔣選擇。蔣大喜。
學校除禮堂、二棟教室、一寢室是大屋頂?shù)闹惺浇ㄖ?其余都按宋的方案建造。特別是農(nóng)場各式禽屋、畜屋、宿舍等,引來所有參觀的人都嘖嘖稱好。山的東麓,造文昌閣。溪口沿溪岸線砌一條石板水泥路。沿溪增建若干洗衣的石階埠頭和一個小菜場。還有武嶺門,蘇式的蔣氏宗祠等。在奉城的錦屏山東向和南向,分別造中山紀念堂、圖書館、孤兒院等建筑。還有北門外的體育場(半成品)加上私人的頗有氣魄的公館。奉化、溪口兩地在不長的時間里,已是很有氣魄了。
溪口人埋怨蔣介石重用城里人
蔣近房鄰居,多數(shù)屬窮困農(nóng)戶,度日艱難。為了修學校、公路、房子等,沿溪的住戶,要拆遷,要讓出賴以生存的耕田,甚至住房。現(xiàn)在他已有能力幫助父老鄉(xiāng)親們的困難了,所以事先囑人招收鄉(xiāng)親們謀出路。如他的貼身衛(wèi)士,就用這批人。
這些人都是沒出過門的窮苦農(nóng)民,沒文化,勤勞、樸實、可靠。他們的一家狀況,蔣都清楚。他通過鄉(xiāng)親們征求本家同意,第一批人言明每人先發(fā)安家費20元,征兵后先到上海,自有人為他們安排好替換新衣,還有許多的日用品。鄉(xiāng)民們沒有刷牙的習慣,于是規(guī)定每天早晨起來,要先用牙膏刷牙齒,而且叮囑他們一定要按這個習慣做。講明你們的任務是總司令的貼身衛(wèi)士。頭三個月,每月發(fā)15元工資,飯吃公家的。稱呼蔣叫先生,他的妻子稱夫人,決不許按輩分叫,進去前要先敬禮,用宏亮的聲音喊:“報告。”不管任何時刻,衣著一律要穿好,扣子一律緊扣,胸部要挺起,走路要有規(guī)矩……晚飯后,還帶他們集體游大世界,或者逛南京路,進永安等三大公司見見世面。
這些貼身衛(wèi)士到了部隊以后,生活安排得很緊張,有序。功課有制式教練、射擊、禮節(jié)、器械操,還要學文化,每天用毛筆習字,中楷六十個字,小楷一頁。還要學寫家信,老套套有父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敬請福安等。內(nèi)容用口語寫自己的生活,與同伴的交往,學會講話的規(guī)矩,打槍的規(guī)矩等。老蔣雖忙,他大小事都管,成了習慣,所以不時親自抽查,面很廣,連家長來信,都要原信呈上,看看家庭變化,鄰居影響……
溪口人因蔣而感到榮耀,他們自然希望蔣給他們帶來更多的福利。所以,盡管蔣用了很多家鄉(xiāng)人,但溪口人還是很有看法,說蔣出生在溪口,用人重在城里,只要是城里人,凡去的都做大官。這實際上是錯怪了蔣。蔣是唯才是用。溪口人沒有文化,蔣如何重用呢?最典型的例子是蔣所敬重的姐姐瑞春一家,他知道姐姐一家都沒有文化,僅識幾個字而已,而且節(jié)儉成性。他請姐夫先做自己家里的賬房(后來做武嶺學校賬房),臨行一再叮囑姐夫:“現(xiàn)在我手頭寬裕了,你對我家一應人情往返,出手要重些,特別對幾個舅舅家,更要隆重接待。你自己出去,千萬要坐轎子。”兩個外甥,叫手下人薦給地方財稅機關做抄寫的小職員。并囑機關當事人,不要給他們急于加薪晉級,只求安安穩(wěn)穩(wěn)過得去就行。
毛夫人的家鄉(xiāng)巖頭村出了12位將軍
溪口人對蔣的稱謂,因人而異。凡當衛(wèi)士的,一律稱先生;一般人稱總司令;文人雅一點,稱總座、委座;只有族長,還叫他小名瑞元。太虛和尚稱蔣奉化;眾人私下叫老頭子。
北伐后蔣第一次回鄉(xiāng),次日便到蔣家祠堂,先拜祖宗,晚上請族長和輩分大的親戚,還有小時候的伙伴在祠堂里吃飯。祭祖時,蔣按族規(guī),穿長袍馬褂,恭恭敬敬地親自去迎接族長,一路攙扶他同往祠堂一起祭祖。還收到了蔣贈送的一條藤手杖和多類禮品。溪口蔣姓的族長太公,年紀八十不到,已老態(tài)龍鐘了。見到曾敢于頂撞自己的瑞元胡賴(蔣小時候調(diào)皮,故人稱胡賴),今日放下總司令的架子,親自攙扶自己,還左一聲,右一聲喊叔公。族長因此出盡了風頭。瑞元胡賴變了。蔣得到了全溪口人的贊美。
巖頭村離溪口三十華里,既是毛氏夫人的娘家,也是去黃埔做秘書工作的毛思誠先生的故鄉(xiāng)。巖頭村兩旁緊靠陡峭的小山坡,剡溪從村中流經(jīng),是剡溪竹筏南運的終點站。巖頭人多地少。靠農(nóng)業(yè)是活不下去的,所以巖頭的孩子從小都到外地依靠親友去做學徒。憑自己勤學苦練,由學徒變伙計,進而自己開店做生意。這些苦出身的很注意孩子的教育,所以巖頭學有成就的人也多。蔣注意到這一點后,多加栽培。
后來,巖頭一個村竟出現(xiàn)了十二位為奉化人驕傲的將軍。他們先入軍校,從士兵開始,后憑本人努力,逐步升到將軍。以毛邦初為例,他是第三期學生,未畢業(yè),便選派他到蘇聯(lián)學習空軍,學成回國。先是當軍校航空班教官,很快升為杭州筧橋航空學校校長。后擔任空軍副司令?箲(zhàn)一開始,八·一四日軍著名的航空隊木更津飛機轟炸杭州,在蕭山上空,毛氏兄弟(毛邦初與毛贏初)等駕機迎戰(zhàn),一舉以零比六,擊落敵機六架。為了紀念這一天的大勝利,八·一四被定為空軍節(jié)。毛邦初還親自駕機首飛駝峰成功,又成功穿越喀喇昆侖山……
陳平山/文 摘編自《世紀》 (作者為黃埔軍校第16期學員)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