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杭州4月18日電(記者龔讀法 實習生朱芳)史載,中國唐宋時期傳存40余部宮廷大曲(類似于國家交響樂),因戰(zhàn)亂顛沛,已湮滅在久遠的年代里。日前,古譜無存的被音樂界公認為天籟之音的唐宋大曲,經(jīng)杭州富陽民族音樂專家的整理、編寫,重新進入了大學的講壇。上海音樂學院的民樂系名家系列學術講座中,以《一部罕見的古代大曲》為題對這部大曲進行了講演。
在富陽場口一帶,流傳著一種以絲竹樂器為主奏的“古亭鑼鼓”,俗稱“細樂鑼鼓”。這種風格優(yōu)雅的民間音樂,很有可能是從南宋宮廷流落到民間的,其樂曲本身甚至可以上溯到唐代大曲。
唐宋是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的音樂也是發(fā)展到了極高水平,尤其是宮廷音樂,比西方的交響樂早了幾百年。 而“古亭音樂”來自南宋宮廷,是“南宋大曲”,屬宮廷音樂,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古亭”之意源自當時演奏在宮廷雕梁畫亭之下。南宋景炎三年,元兵由北入侵,宋朝崩潰,宮廷樂師紛紛流亡當時的重鎮(zhèn)———富陽西南部的場口鎮(zhèn),有的隱居在真佳溪村,由此“古亭音樂”流落民間。
據(jù)悉,古亭音樂是一部結(jié)構(gòu)龐大的音樂著作,由“大花鼓”、“三百子”、“乾坤鏡”、“分狄”、“背瘋婆”、“水漫”、“和番”7個樂章組成,每個樂章均需演奏10分鐘左右,完整演奏一遍約需2個小時。演奏古亭音樂的樂隊至少有36人,所有樂器均一樣兩件,成雙成對,十分規(guī)整。其演奏也相當獨特,悠揚柔和的樂曲中,始終伴隨著敲打樂。
記者了解到,唐宋大曲的特點有時間長,順序性以及同一主題貫穿全曲的特點。而在富陽發(fā)現(xiàn)的“古亭音樂”正是具備大曲音樂的三大特點。雖然仍有專家對“古亭音樂”就是唐宋大曲存有疑議,但是已有越來越多的音樂界人士對此表示了肯定。在2002年杭州西博會上,大型歌舞《古亭樂舞》一舉獲得金獎;2002年法國國際民間藝術節(jié)還曾對古亭音樂發(fā)出過演出邀請。此次上海音樂學院的演講,能讓更多的人關注這個頻臨失傳的南宋宮廷古樂,使其能傳承下去。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