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娛樂匱乏的年代,眾星云集的央視春晚一經推出便成為當之無愧的“娛樂之王”。
如今時過境遷,當人們手中的遙控器有了更多選擇,當人們在電視之外有了更多選擇,“第一晚會”的式微也就無可避免。
不經意的開始
在5屆春晚總導演黃一鶴的記憶里,這臺日后備受關注的晚會,有著一個不經意的開始。
沒有宣傳,沒有預告,很多觀眾并不知道,央視會在1983年除夕之夜辦這樣一臺晚會,“節(jié)目開播時,北京城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聲!秉S一鶴回憶說,后來鞭炮聲漸漸稀疏,等到晚會結束,鞭炮聲再次驟然響起:都看晚會呢!
曾先后十余次主持春晚的趙忠祥亦稱,至少在最初四五屆,主創(chuàng)人員都沒想過,春晚能形成傳統(tǒng)持續(xù)至今,所以當時并沒有特別強烈的“歷史負重感”。
然而,不管它的開播是多么不經意,這樣一臺大型綜藝晚會的推出,對于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電視,仍然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創(chuàng)舉。
58歲的北京觀眾常阿姨記得,那時人們最主要的娛樂是看電影——雖然當時中國每年的影片產量只有五六十部,與現(xiàn)在年產三四百部的數(shù)字相差甚遠。過年幾乎沒什么娛樂活動,連廟會都沒得逛,現(xiàn)在熱熱鬧鬧的龍?zhí)逗斈赀是一個野公園,大年三十晚上,除了守在家里看電視更是沒事可干。而在改革開放之初,有條件看電視的也是少數(shù)人。
遙想1983年2月12日那個特別的冬夜,當觀眾打開電視,看到侯寶林等老藝術家再度亮相,看到王景愚令人捧腹的啞劇小品《吃雞》,看到李谷一深情演唱禁歌《鄉(xiāng)戀》,那一刻的驚喜與感動、溫暖與快樂,恐非今天的觀眾所能體會。
你可以說那時硬件過于簡陋,舞美、燈光、服裝和今天都不可同日而語;你可以說那時演員陣容不夠強大,像李谷一那樣一人連唱7首歌,在今天不可能被接受。然而對于當時的中國觀眾來說,那著實已經是一道年夜大餐,極大地滿足了他們饑渴已久的娛樂之胃。
聚光燈下
黃一鶴真正意識到春晚受關注程度之高,是在經歷1985年的“滑鐵盧”之后。
在連續(xù)成功執(zhí)導1983年和1984年春晚之后,他幾乎成了英雄?1985年那臺不成功的晚會,又幾乎將他徹底擊垮:一麻袋一麻袋的觀眾來信寄到央視,罵聲一片。節(jié)目播出11天后,央視不得不在《新聞聯(lián)播》中向全國觀眾道歉——這樣的舉措在央視歷史上絕無僅有。
事情并未就此結束,中央有關部門先后派出4個工作組,進入央視檢查晚會質量等問題。廣電部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先后召開黨組會議十余次,分析晚會失誤的原因。
首當其沖的黃一鶴“思過達半年之久”,以至于當臺里將1986年春晚總導演的任務再次交給他時,這名年過半百的東北漢子是那樣生死以赴:晚會緊張籌備過程中,獨生女兒病重住院,醫(yī)生稱“不排除惡性腫瘤”,黃一鶴聞訊后請了一個小時假,匆匆趕到醫(yī)院,撲騰一聲跪在醫(yī)生面前:“我沒有時間再回來,孩子就交給您了!”沒來得及去病房看一眼女兒,他匆匆返回排練現(xiàn)場。
20多年過去,年逾古稀的黃一鶴認為,最初幾屆春晚的成與敗,都和他追求的一個理念有關:創(chuàng)新。
1983年,面對接踵而至的觀眾點播條,時任廣電部部長的吳冷西頂著壓力,現(xiàn)場拍板解禁《鄉(xiāng)戀》,在當時引起巨大轟動;次年,又是在一片爭議聲中,張明敏、黃阿原等港臺藝人登上春晚舞臺,一曲《我的中國心》感動億萬觀眾。在黃一鶴看來,這兩屆晚會的成功,關鍵在于觀念上有重大突破,與當時老百姓的情感和要求血脈相通。
1985年的失敗,則在于黃一鶴太想在此前基礎上有更大突破,他邁出了危險的一步:洛杉磯奧運會壯觀的開幕式和那年盛大的國慶閱兵都給了他震撼,何不把春晚舞臺從小小的演播室搬到體育館,大干一場呢?
黃一鶴始料未及的是,當時的技術條件不足以支持這樣一臺大型電視直播節(jié)目,“連對講機都沒有,燈光也不靈。”在偌大的工人體育館,調度完全失靈,現(xiàn)場指揮“成了瞎子和聾子”,雖然有正值鼎盛的老女排助陣,有汪明荃等大腕加盟,當年的春晚仍被斥為“質量低下”、“雜亂無章”。
造星大舞臺
1984年2月2日凌晨,大年初一。34歲的相聲演員姜昆匆匆往家趕,在剛剛結束的春晚上,他作為主持人串聯(lián)全場并表演了多個節(jié)目。
那時他家住五樓,為了省電,平常樓道是不開燈的。那一晚,姜昆剛進樓道,電燈啪的一聲亮了,人們涌出屋子,向他問好、致謝;他上二樓,二樓燈亮;他上三樓,三樓燈亮……場面近乎英雄凱旋,姜昆激動得淚水漣漣。
這并非嚴格意義上的一夜成名,在此之前,作為馬季的得意弟子,姜昆已經名聲在外。然而在春晚這個舞臺上,有多少一夜成名的故事一再上演。
在參加1984年春晚前,28歲的張明敏是香港一家電子表廠負責校時的工人,除拿過一個業(yè)余歌手大賽冠軍外,籍籍無名;1985年的晚會雖然并不成功,默默無聞的董文華卻憑一曲《十五的月亮》紅極一時;宋祖英、馮鞏這些大腕,初登春晚舞臺時都是不太知名的年輕人,“有時還有點慌慌張張。”黃一鶴回憶道。
與此同時,一些早已功成名就的老藝術家,也借這個舞臺煥發(fā)新的藝術青春:李谷一的《難忘今宵》、馬季的《宇宙牌香煙》、趙麗蓉的《英雄母親的一天》,都是觀眾記憶猶新的經典。
正因為這個舞臺造星能量之巨,開辦幾年之后,演藝界便形成了各路人馬各顯神通擠破腦袋上春晚的洋洋大觀。
日后成為春晚金字招牌的趙本山,當年也是各路人馬中的一員,其“公關”經歷,和他的表演一樣充滿喜劇色彩:1987年,已經紅透遼北大地的老趙受姜昆鼓動,動了上春晚的心思,帶著節(jié)目錄像和10瓶茅臺就來了北京。可到了央視跟前,卻連大門都進不去,無計可施的老趙悶在賓館,一天一瓶茅臺,喝完便打道回府,報賬時還謊稱酒都送出去了。直到1990年,趙本山才憑借小品《相親》與春晚結緣。
曾經轟動一時的趙安受賄案,則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春晚的號召力。曾任央視文藝中心副主任兼文藝部主任的趙安,先后4次擔任春晚總導演,被認為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帥才。
2003年12月12日,趙安以受賄罪被北京市一中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判決書稱趙安利用職務之便,多次接受詞作者張俊以的請托,使張創(chuàng)作的作品得以在趙執(zhí)導的1995年和2000年春晚等文藝晚會上演出,并使宣傳張的專題片得以在央視播出。為此,趙安收受張給予的款物60余萬元。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