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版“雷鋒”緣何遭抵制
□劉海明
電影用形象塑造典型,用典型詮釋文化,傳播精神。紀實性質(zhì)影片中的主人公,觀眾抱有更多的刻板成見,他們對演員的挑剔更為苛刻。這類演員,光有形神兼?zhèn)溥不夠,還得具備人品的相似,因為和普通人物相比,影片中再現(xiàn)的主人公,是早被歷史和社會符號化了的典型。形貌要相仿,演員內(nèi)在的品質(zhì)也得被公眾認可。二者缺一,則這類影片的文化價值和市場價值將同時被打折扣。拍攝當代社會典型人物的影片,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70位平均年齡在70歲以上的雷鋒生前戰(zhàn)友4月2日發(fā)表聲明,反對籌拍中的電視劇《雷鋒》選擇由“跳水王子”田亮扮演,推舉吳軍、王寶強和雷鋒班第19任班長李有寶出演雷鋒。部分代表表示,田亮“紀律差、緋聞多、講排場”,這與干一行愛一行、為人憨厚、艱苦樸素的雷鋒形象相違背。
不少人驚呼,田亮演雷鋒很“雷人”,因為他不是多數(shù)人心目中的雷鋒:“有個廣告,田亮在大街上搶包,還嬉皮笑臉地挑逗被搶的女孩。雷鋒會做這種事?”“田亮那滿眼金星,不適合飾演雷鋒同志那種淳樸的人!”從體育圈向娛樂圈轉行,當體育明星時的口碑欠佳,涉足娛樂圈所扮演的角色又是“劫匪”,難怪公眾對田亮出演雷鋒表示不滿了。畢竟,“人不在,精神在!選人還要看根!”根子存在問題,銀幕上的雷鋒再光彩奪目,給觀眾的印象無非是雷鋒帥氣了一點,但與雷鋒本人的品質(zhì)無法同日而語,無法再現(xiàn)出雷鋒精神。這樣的銀幕形象如被市場所淘汰,其悲劇色彩究竟是人為原因造成的,還是觀眾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應該不言自明。
電影是大眾傳媒家族中的一員,它是依靠符號來傳播觀念的。影視作品的符號認同非常重要,如果一個演員的公眾形象不能為社會所認可,縱然導演私下再喜歡,演員個人再賣勁,基本上也是白搭。拍攝新版的《雷鋒》,演員年輕化可以理解,不過請別忘記,臉蛋英俊不等于英雄,英雄是靠事跡贏得民心的。雖然輿論對雷鋒的形象存在某些疑問,但雷鋒本人的事跡應該是誰也無法抹殺的客觀存在。演雷鋒,需要出演者具有和雷鋒相似的價值取向,內(nèi)在的東西單憑演技是無法表現(xiàn)出來的,也不是短短一個月的工夫可以“培訓”出來的。話劇《雷鋒》(1963年版)扮演者張玉敏為演好雷鋒,悟到雷鋒的“魂兒”,以雷鋒為榜樣去體悟雷鋒的感受;電影《雷鋒》(1965年版)的扮演者董金榮無論走到哪里都將雷鋒精神傳播到哪里。演員用心去體悟雷鋒,用鏡頭外的日常行動去效仿雷鋒,這已經(jīng)不是演技問題而是踐行雷鋒精神的問題。如今的演員,無論是田亮還是雷鋒戰(zhàn)友們推薦的王寶強,能做到這一點嗎?
雷鋒扮演者不被公眾認可,是符號傳播失敗的標志。符號傳播之所以失敗,究其原因在于田亮等明星版的雷鋒符號沒有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要選出最終合適的演員,恐怕還得從現(xiàn)實生活中去尋找能夠被公眾認可的“雷鋒”。之所以對雷鋒演員的挑選如此苛刻,因為“雷鋒不是人,是一個符號或者一種象征。象征著一個有靈魂有肉體的人頑強地要變成一顆螺絲釘!”螺絲釘式的演員,娛樂圈里有嗎?導演們姑且繼續(xù)尋覓吧。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