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的非典型
潘 璠
真實的典型,在影片中隨處可見。但還有很多真實的非典型,有必要探討和商榷。
影片的第一主人公是日軍隊長角川。我們應(yīng)該承認(rèn),一個群體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是有差異的。即使在受軍國主義思想和武士道精神毒化的日軍中,也存在同情受侵略者乃至反戰(zhàn)的個體。但問題在于:其一,這樣的個體絕不具有代表性,否則,就不會有這場侵略戰(zhàn)爭;其二,在筆者看到美國、英國、俄羅斯等國所拍的二戰(zhàn)影片中,從未見過把一個德軍或日軍作為第一主角。陸川導(dǎo)演所做的嘗試,力圖說明戰(zhàn)爭給雙方造成的災(zāi)難。但效果能否如其所愿,似還有待觀察。當(dāng)筆者隨著攝影機,以侵城日軍的視角進入被攻陷的南京,發(fā)現(xiàn)遭到伏擊并聽到有人大喊“角川兄,有埋伏”時,竟然是一種隨“谷子地”們進入埋伏圈的感覺。我立刻提醒自己:這是我們中國軍人在伏擊日軍。
影片中的拉貝秘書唐先生,也是一個非典型個體。一個漢奸或是有兩面性或矛盾性的。投靠日軍后并沒有得到保護,女兒還被日軍摔死,這樣的經(jīng)歷有可能使其轉(zhuǎn)變。但其沒有受到直接威脅就主動告密、使大批傷員慘遭毒手的惡行,與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慷慨赴死從容就義的壯舉之間,實在反差太大。放在一個人身上,或許只是導(dǎo)演的一廂情愿。此外,影片結(jié)尾,被角川釋放一老一小兩個中國軍人發(fā)現(xiàn)自己確實獲得了自由,露出了一種吃驚、驚喜乃至瘋狂的笑容,確也讓筆者感到實在不那么舒服。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但你們忘了剛剛為救你們而失去生命的姜老師了嗎?此外,胖乎乎的老兵和胖乎乎的小兵以及許多胖乎乎的男女難民,雖然蓬頭垢面、滿臉油黑,但仍與在死亡線上的難民身份不符。至于為了真實而采取黑白影像,似乎也沒有必要。難道歷史題材的影片都要拍黑白片不可?色彩絕不是真實與否的決定性因素。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