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雙方應該加強合作
對于“民間”和“文博界”研究的對立,王弘治表示,當前的學術條件下,在學術研究上“文博界”壓制“民間”的可能性不大,F(xiàn)在中國古文字學研究氛圍相當開放,在刊物上發(fā)表文章并不難,還可以在權威的網(wǎng)站上發(fā)表文章!懊耖g”學者過份強調“被壓制”,實際上正是脆弱的表現(xiàn),有點像熱衷于挑戰(zhàn)相對論的民間科學家。為什么其中還有不少學院中的“民間”研究者強調他們的觀點被“學術權威”壓制了呢?王弘治認為這確有可能,但這是針對個人的現(xiàn)象。
在他看來,“民間”的收藏者和研究者最應當做的是和“文博界”合作,具體的方式就是幫助“文博界”找到這些“傳世文物”可能的出土地點。甲骨文研究之所以能發(fā)展成一門科學,就是因為能夠由政府組織科學地發(fā)掘殷墟。其實,從19世紀末開始,學者就開始收藏、研究甲骨文,但因為發(fā)掘不科學,給收藏和研究都帶來很大麻煩。直到1928年,由當時的“中研院史語所考古組”主持開始了發(fā)掘工作,才讓甲骨文研究走上了正軌。
如果“民間”收藏者幫助“文博界”發(fā)現(xiàn)了新的文物出土地點,結果挖出了和他們的收藏品類似的東西,就可能說明他們的收藏是真的,這樣對雙方都有利,這是“雙贏”的局面。很多收藏者都不明白這個道理,以為自己的東西是“獨一份”才值錢。這沒有什么實際的好處。
新知專題采寫/本報記者 劉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