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人物撰寫人生
- 人物小傳
唐德剛的89年人生中,和他密切不分的詞肯定有以下三個:哥倫比亞大學、胡適以及口述歷史。盡管它們并不代表唐德剛的全部,卻足以書寫他的一段歷史。
從中學教員到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1920年,唐德剛生于安徽省合肥縣西鄉(xiāng)山南館的唐老圩(今屬肥西縣袁店鄉(xiāng))。因為家學淵源深厚,他從幼時開始便接受家塾教育,因其父親開明,唐德剛在家中除了學習傳統(tǒng)的四書五經(jīng)外,還學習英文,這為他日后的留學、研究打下最初的根基。唐德剛自幼聰明,在家塾里學習后入當?shù)匦W,僅僅讀了半年,就獲取畢業(yè)證升入中學。1939年,唐德剛考入中央大學歷史系,在中央大學畢業(yè)后,他去大別山區(qū)當了兩個學期的中學教員。1944年,24歲的唐德剛又應(yīng)安徽學院(現(xiàn)安徽大學)史地系主任李則剛之聘轉(zhuǎn)去安徽大學,教授學生外國歷史。
唐德剛曾經(jīng)在回憶自己這段經(jīng)歷時還分享了這樣一個趣聞:“說起教西洋史,中間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當時在重慶出版了一本厚厚的洋文書,是關(guān)于西洋史的,我手里有一本,平時我把這本書看了好幾遍,不認得的單詞,都查字典寫在邊上,里面寫得密密麻麻的。有人看到我有一本厚厚的洋文書,就向?qū)W校推薦了我,我這才去了安徽大學!
去安徽大學對于唐德剛來說可能是一個人生的轉(zhuǎn)折點,1948年,他參加托?荚嚕再M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主修歐洲史和美國史,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后留校執(zhí)教直到1972年。1972年后,唐德剛又被紐約市立大學聘為該校亞洲學系教授,后又出任該系系主任長達12年之久。
與胡適的忘年交
上世紀50年代后期,唐德剛在哥倫比亞大東亞研究所參與發(fā)起成立“中國口述歷史協(xié)會”,動員美國的社會力量參與此事,他也成為華人歷史學家中“口述歷史”的積極推動者。
幾乎同時間,唐德剛與胡適在哥倫比亞大學里相會。當時胡適經(jīng)常到哥倫比亞的圖書館借閱書刊,而唐德剛則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里勤工儉學,兩人因此而相遇相識。由于是老鄉(xiāng)的緣故,胡適和唐德剛走得很近。那時胡適在美國的境遇并不好,但還時常招待唐德剛?cè)ゼ依锍哉诘陌不詹。唐德剛也常常跑腿幫胡適夫妻買東西,陪胡太太打麻將。當然,這其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由胡適口述個人史,唐德剛錄音整理。唐德剛說,雖然他并沒有上過胡適的課,胡適卻稱他為弟子。唐德剛比喻這種師生關(guān)系為“一個窮愁潦倒的乞丐老和尚和一個乞丐小和尚的師生關(guān)系。”
立華人口述歷史的標準
1972年,哥倫比亞大學影印發(fā)行了他和胡適共同完成的英文版《胡適口述自傳》。1979年,唐德剛又根據(jù)原錄音和經(jīng)胡適修訂的底稿,將上述自傳譯成中文。《胡適口述自傳》中文版出版之前,唐德剛寫序文時,下筆后一發(fā)不可收拾,竟寫了十多萬字,于是干脆單出了一本《胡適雜憶》。時至今日,《胡適口述自傳》和《胡適雜憶》已成為研究胡適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資料。
唐德剛還費時7年完成了60萬字的口述史力作《李宗仁回憶錄》。此后,張學良也主動找到唐德剛,要求他為自己寫回憶錄。他又多次拜訪顧維鈞,把這位著名外交家家藏資料和他40多年的英文日記全部接收,協(xié)助其撰寫《顧維鈞回憶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