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口述歷史的真實性也需考證
國內(nèi)首次以張學良口述歷史為主題的研討會昨在沈召開,開辟了一個關(guān)于張學良研究的新領(lǐng)域。就此,本報記者專訪了從天津來沈參會的張學銘兒媳吳量績,并電話連線張學良之侄張閭實,他們表示——
6月1日,紀念張學良誕辰110周年暨國內(nèi)首次以張學良口述歷史為主題的研討會在沈陽召開,本次研討會以張學良口述歷史為主題,也是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開張學良口述歷史資料以來,國內(nèi)首次以張學良口述歷史為研究對象的專題學術(shù)會議。這同時也開辟了一個關(guān)于張學良研究的新領(lǐng)域。本次研討活動系張學良逝世以后,規(guī)模最大、參會范圍最廣的一次,在眾多與會者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張學良二弟張學銘的兒媳吳量績,她是張學良在內(nèi)地的親屬中惟一在美國見過晚年張學良的人,因此對于張學良口述歷史的研究,很有發(fā)言權(quán)。
本報記者在研討會間歇采訪了吳女士,并電話連線采訪了在天津出差的張學良親侄張閭實。
張學良的東北話以及他口述時的記憶、情緒都是影響真實的要素
近20年來,圍繞張學良口述歷史,相繼出版了以管寧、張友坤、畢萬聞、竇應(yīng)泰等為代表的《張學良開口說話》、《張學良口述歷史解密》、《張學良三次口述歷史》、《張學良世紀傳奇——口述實錄》等多部學術(shù)著作。
吳女士表示,一些因素會影響張學良口述歷史的真實性,如張學良晚年的身體及記憶情況,講述時的情緒等等。吳女士講,張學良一生都在講東北話,而晚年的張學良東北話口音更濃,嗓音還不是很清晰,這些問題對于美國學者在記錄、采訪時能否克服和解決?“更重要的是,美國學者是否真正了解東北?是否了解中國的近代歷史,是否了解東北的近代歷史?這些都是問號!
被稱為較“真實”的唐德剛版“張學良口述歷史”部分內(nèi)容小說性較強
吳女士表示,雖然眾多著作都在談張學良口述歷史的真實性,但說起真正的真實,也很難。“首先很多歷史事件的真實情況,只有經(jīng)歷事件的本人才清楚,比如‘西安事變’,當時只有張學良、蔣介石、周恩來三個人在場的對話,他人是一點不知曉的。當那個時代過去很久遠后,當事人是否還記憶得清楚,這些都是問題。就像一次同學聚會,可能當時去了10個人,而再過30年,提起那次聚會,可能這10個人當中會有10種不同的記憶。因為當時沒有書面和影像記錄,所以,當張學良晚年口述的時候,蔣介石和周恩來都已經(jīng)過世,這樣,其口述的內(nèi)容就需考證!薄霸儆,都說張之宇、張之丙,及唐德剛版的‘張學良口述’真實性較強,但實際上,唐德剛書中僅一部分是真實的,后來,因為張學良不說了,所以其著作就帶有了小說的色彩;而張之宇、張之丙姐妹起初和晚年張學良關(guān)系很好,但后來又很不融洽,這些都能左右其著作的真實性!
連線張閭實:大伯口述要確定其歷史性和可確認性
提起已經(jīng)在沈陽定居的張作霖之孫、張學良之侄張閭實,吳女士很興奮。按輩分張閭實要向吳女士叫堂嫂。電話打給在天津陪美國客人的張閭實,他對不能回沈陽見堂嫂有些遺憾。
對于張學良口述歷史的學術(shù)研究,張閭實說:“據(jù)我所知,大伯在60至70歲時一句話不說,八十幾歲時關(guān)于歷史的事說得也不多,九十幾歲時說得最多。但是,盡管如此,對于大伯口述歷史的學術(shù)研究還要把握得準確一些,要確定其歷史性和可確認性!
本報主任記者 李彤 見習記者張嬌巖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