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在進行的央視青年歌手大獎賽上,人們常常因為參賽選手對文化考題的無知而大感困惑。但如果了解到當前藝術院校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短腿”現(xiàn)象,對此就不會多怪了。不久前,我省某院校舉行了一場藝術專業(yè)學生綜合素質測試,參加測試的學生均為上學年各院系一等獎學金獲得者,測試內(nèi)容多為歷史、文學、時事方面的常識。但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有40%的學生不及格,7%的學生得分在50分以下!耙嗖揭嘹叀边@樣一個常見成語,被一位報考美術學博士的考生寫成了“一步一去”。
中小學藝術教育目標在于美育
本來是中小學生就應該掌握的知識,卻成為高層次藝術人才難過的一關。山東藝術學院院長、畫家張志民一語道破其中的原委:由于功利主義的導向作用,當前在中小學的藝術教育,目標大多指向藝術考試,背離了藝術教育是“美育培養(yǎng)”的這一根本要義,非但沒有提高中小學藝術教育質量,反而在扼殺美育教育。
中小學階段的藝術教育本質上是審美教育,目的從來就不在于培養(yǎng)藝術家,而是通過藝術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提高他們的生活情趣,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增強他們對藝術的感知與欣賞、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形成尊重、關懷、友善、分享作品等素質。也就是說,作為中小學階段的藝術教育,目標在于美育,在價值觀上與功利主義格格不入。
而當前的藝術教育,卻恰恰深陷在功利主義的泥淖中!皩W藝術就是為了升學找出路”已在相當程度上成了教育工作者、學生及家長的共同誤區(qū)。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在這一認識影響下,一方面中小學音、體、美課程的時間經(jīng)常被語、數(shù)、外擠占,另一方面藝術類“特長班”、“實驗班”又成為招牌班,在部分學校甚至出現(xiàn)了年級排名一定名次后的學生必須全部改學藝術或者直接把文科班轉成藝術班的現(xiàn)象,社會上各種藝術類“周末班”、“假期班”、“家庭小灶”也火爆異常。
功利化傾向嚴重損害美育教育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梁文博認為:藝術教育這種功利化的傾向,正在兩個方面嚴重損害美育教育。
一方面,很多家長在孩子學藝中投了大量的財力與精力,寄予了較高的期待,孩子始終在較大的壓力之下學習,學習過程已經(jīng)喪失了藝術教育的本義,也在葬送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發(fā)展前景。
另一方面,一切為了藝考的指導思想,使藝術教育過分追求專業(yè)技巧而忽視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出越來越多的“瘸腿”人才。梁文博介紹,如今每年的藝術報考大軍中,對美術、音樂、舞蹈、戲曲真正感興趣的學生其實寥寥無幾,大部分都是對藝術既不愛好又無特長,僅僅因為文化課成績不好而臨陣改行,希望在突擊訓練中學會一些應付考試的技巧和方法,得到一張大學文憑。這些考生有的雖然也能拿到《專業(yè)考試合格證》,但藝術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基礎的,即使這部分學生進入大學,也會顯得后勁不足,在將來的藝術道路上幾乎不可能有所成就。因此,這種不重視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工匠式的藝術教育,最終戕害的是藝術本身。
著力解決強迫部分學生改學藝術問題
將中小學藝術教育從應試教育的束縛下解脫出來,當務之急在于早日復歸藝術教育的美育實質,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
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介紹,教育部16號令指出,開展藝術教育活動要以學校為基礎,以班級為重點,開齊和上好音樂、美術等課程,讓每一個中小學生在校期間掌握一種自己喜愛的藝術技能。這表明,學校始終應是藝術教育的主陣地,只有中小學抓住了藝術教育的主動權,才有條件、有能力主導藝術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從當前我省情況看,當前和今后要著力解決好為提高升學率強迫部分高一、高二學生改學藝術的問題,同時要用專業(yè)藝術教育的要求來組織面向全體學生的活動,杜絕一些部門和社會團體以營利為目的,面向中小學開展的各種藝術培養(yǎng)活動。(記者 宋弢 王原 實習生 鐘珍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