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首屆中國“大學通識教育論壇”在復旦大學拉開帷幕,北大校長許智宏在論壇間歇時間接受新民網(wǎng)專訪。
當新民網(wǎng)記者問及許智宏希望被人稱呼他為校長、教授還是老師時,許智宏表示自己帶過很多學生,非常喜歡別人稱他為老師,如果稱校長會感到有點隔閡。
北大正在推進以“加強基礎、淡化專業(yè)、因材施教、分流培養(yǎng)”為方針的教學改革,目標之一是學生不分專業(yè)。許智宏表示,中國現(xiàn)有條件下,完全不分專業(yè)不太現(xiàn)實,現(xiàn)在北大招生按大類招,比如生物大類、物理大類等,以前這些大類專業(yè)也會分得很細。
“元培計劃班”已試行完全學分制,許智宏表示中國學校中學就分文理,現(xiàn)在要考慮這個狀況,元培班是試點,暫時按學生意愿分成文理,但文理可以相互轉換。文科轉理科比較困難,理科轉文科較容易,許智宏認為這是基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長遠來看,中國高校教育改革要與基礎教育改革銜接起來。
至于北大通識教育的更進一步考慮,許智宏稱,北大元培班每年招180-200人左右,以后會逐步擴大,而且現(xiàn)在北大按大學科分類來招生,將來這兩者會逐步靠攏,推動通識教育發(fā)展。
許智宏表示,目前國內的一流大學與歐美一流大學還有差距,北大等名校正在朝著追求一流大學目標,邁向一流大學之路努力。這種國內外高校的差距主要還是在于真正缺乏一批在國際上有公信的學術成就的大師級人物。
許智宏認為,國內名校有一大批學生畢業(yè)后,在社會上有所貢獻,有杰出成就,各大學也提倡學生們能傳承文明,發(fā)揚大學精神,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與國內一流大學也有差距。
許智宏稱,國內外一流大學的差距并不能完全歸咎于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只是一種形式,最終影響的是學生素質、知識背景、社會責任心、適應社會能力等。
許智宏認為,大學體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問題都極大影響了大學的成功,大學校長常常忙于一些雜事,同時大學自主權也是比較重要的體制性的問題。大學要成功發(fā)展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要綜合考慮,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好,最終也會影響通識教育的推廣。(姜燕)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