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還是租房”——在房價失控的這幾年,這一直是人們普遍爭論的話題。
最近,在南京“對話中國”高層論壇上,龍永圖在分析當前房地產(chǎn)狀況時稱:“最主要的癥結在于,老百姓沒有改變觀念,每個人都想買房,其實這種觀念是非常錯誤的!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diào)查中心與新浪新聞中心聯(lián)合實施的一項題為“你更愿買房還是租房”的調(diào)查,短短3天時間就吸引了1.6萬余名網(wǎng)民參與。結果顯示,65.3%的人并不贊同龍永圖提出的“觀念”問題。在面臨買房還是租房的選擇時,84.2%的人作出了一致的回答:買房。
“現(xiàn)在不買,以后更貴”
沒人知道猛漲的房價什么時候才能穩(wěn)定下來
“為什么要買房?眼瞅著房價往上躥,為什么要等到漲起來之后才買?”在一家外企工作的小萬這樣反問記者。
小萬是北京人,5年前還在讀大學的時候,她家附近的一個樓盤售價是每平方米3000多元,“當時已經(jīng)覺得非常非常貴了。”可如今再看,那個地段的房價早已過萬了。
2005年,盡管剛工作兩年,手頭并沒有多少積蓄,小萬還是在父母的資助下貸款買下了屬于自己的房子!拔沂强疵靼琢,房價漲得這么快,早買不是能省錢嗎,就這么簡單!
本次調(diào)查顯示,46.2%的人認為,之所以出現(xiàn)每個人都想買房的局面,就是因為買房是“趨利避害的現(xiàn)實選擇”,而把原因歸結為“人們的陳舊觀念”的,僅占17.0%。
工作3年的小周最近也一直忙著到處看房,“我算了一下,在北京地段稍好一些的一居室,月租金已經(jīng)到了1700元,甚至更高。如果我買一個同樣大小的二手房,每個月的月供也就是2000元左右,為什么不買呢?”
從2004年開始,國家就對房地產(chǎn)市場出臺了各種各樣的宏觀調(diào)控政策,小周也一度觀望,盼著房價能“正常一些”。但事與愿違,一系列的調(diào)控措施并沒有阻止房價猛漲的勢頭,甚至“每調(diào)控一次,就報復性地上漲一次”。有些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甚至放言,北京房價還要再漲10年。
“我也不知道以后房價會漲還是會跌,但我買房是自己住,是漲是跌都無所謂了。”小周說。
“我也搞不懂是怎么回事,但家人朋友什么的都紛紛開始二次置業(yè)了。”吳天的老家在河南一個地級市,2006年之前,當?shù)氐姆績r也就是每平方米八九百元,而且根本就沒有房地產(chǎn)公司進入。但今年春節(jié),吳天回家的時候卻被嚇了一跳:當?shù)夭粌H赫然出現(xiàn)了房地產(chǎn)公司的身影,房價也一舉飆升到2000多元!皢査麄?yōu)槭裁,都說是房價漲得太快,現(xiàn)在不買以后更貴!
吳天覺得,其實不是每個人都想買房,而是現(xiàn)實逼得大家不得不買。“比如現(xiàn)在我的同事們,剛工作不久,根本還沒有買房的能力,但看到房價這么一個勁兒地瘋漲,就算是啃老、當房奴,也要狠心買啊。不買就是吃虧!”
據(jù)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國家統(tǒng)計局6月14日公布的數(shù)據(jù),今年5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6.4%。在很多人眼中,現(xiàn)在買房意味著以后可以在房子上少花錢,因為沒人知道猛漲的房價什么時候才能穩(wěn)定下來。
調(diào)查顯示,65.7%的受訪者對未來5年的房價預期仍然不樂觀,認為它將持續(xù)上漲。84.2%的人表示,如果可以選擇,還是更愿意買房。
“有房子才有家的感覺”
住房不僅是一處鋼筋水泥構筑的私人空間,更是普通人對生活的期望
本報去年4月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在已購房人群中,有91.9%的人辦理了按揭。在他們當中,又有31.8%的人月供占到收入的50%以上,大大超越了國際通行的占月收入1/3的房貸警戒線。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尚不具備支付能力的情況下貿(mào)然買房,勢必帶來生活質(zhì)量的直線下降。
從世界各國的發(fā)展情況來看,租房是不少人解決住房問題的主要方式。龍永圖提供的數(shù)字就表明,美國有六成居民用租賃的方式解決居住問題。
而在當今中國,本報調(diào)查顯示,愿意選擇租房住的人只有15.8%。至于原因,69.5%的人覺得“有房子才有家的感覺”。
根據(jù)我國的合同法第214條規(guī)定,房屋租賃期限不得超過20年。這讓很多人認定了租房住只是臨時的過渡,讓人缺少安定感。
“整天擔心房租明年會不會漲,明年房東還租給自己嗎,房子到底可以不可以裝修,萬一裝修了,等退房的時候,房東能賠我裝修錢嗎……我認為,自己擁有一套房子是必須的,是安定、幸福生活的根基。如果連根基都沒有,哪來的幸福,哪來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有網(wǎng)友這樣留言。
有人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那些自己擁有房子的人,往往喜歡說“回家”;而很多租房住的人則習慣說“回我住的地方”。
調(diào)查中,45.5%的人把“是否擁有自己的住房”看做反映一個人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排在“各項社會保險的完備程度”(62.3%)和“收入水平”(53.0%)之后,列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住房這一指標在人們心中的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了“日常生活支出”、“文化生活是否豐富”、“是否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等指標。
記者注意到,公眾不愿意租房住的另一大原因在于,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有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的意義,已經(jīng)大大超出了房子本身。在中國,“房子”被賦予了在外人看來超乎想象的社會意義。對這個觀點,43.7%的公眾表示了極大的認同。從這個意義上說,住房不僅僅是一處鋼筋水泥構筑的私人空間,更是普通人對生活的期望和機會。
數(shù)據(jù)顯示,72.1%的受訪者認為,“婚姻及家庭幸!笔歉街谧》可系淖畲笠饬x!坝蟹俊,無論是在征婚廣告上還是在談婚論嫁時,幾乎都與“幸!本o密相連。
58.4%的人認為,“戶口信息”是住房的又一大意義。在一些城市,有了房子才能落戶口,落了戶口才覺得自己屬于這個城市,否則便會一直被“外地人”的“陰影”籠罩著。“租房會有許多麻煩——派出所會找你麻煩,居委會會找你麻煩,孩子上學也會有麻煩!庇腥嗽诮邮苷{(diào)查后這樣留言。
的確,“子女的上學機會”(57.2%)也是不得不買房的理由。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由于政府相關部門廣泛推行就近入學,所以房子(戶口)在什么區(qū)域,對于子女是否能進入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都有著直接的關系。對此,很多在北京打拼的外地人都有切身體會:不論是白領還是藍領,如果戶口不在北京,如果不買房,子女的教育都會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54.4%的人認為“有了房子才會有生活信心”,50.8%的人覺得有沒有房子會影響到“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至今還沒人因買房而悔恨”
是什么把普通人的買房愿望一而再、再而三地激發(fā)出來
就在龍永圖的觀點被媒體廣泛報道后,一位叫梁江濤的作者發(fā)表文章稱,從老百姓的從眾心理上看,想買房是一種理性的消費觀念,也是最佳的選擇!爸两裨谖业纳磉呥沒有人因為買房而悔恨不已,只有人為當初沒有再買大一點、好一點,位置再靠近市區(qū)一點而咂嘴!
其實,龍永圖并不是第一個站出來指責“每個人都要買房”的觀念的人,很多官員、開發(fā)商都曾拋出過類似的說法。用來支撐的還有數(shù)據(jù),比如中國大陸的住房自有率高居世界首位,城鎮(zhèn)家庭為80%,農(nóng)村為100%。而在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居民平均住房自有率僅為50%左右,美國是65.5%,瑞士是42%,英國是46%。
然而在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之前,其實中國家庭的住房自有率并不高,而且并沒有“人人都要買房”。為什么偏偏是這幾年,這個被一些專家學者不斷指責的“錯誤觀念”會愈演愈烈?
1998年,為了擴大內(nèi)需,推動經(jīng)濟增長,國家確定了房地產(chǎn)業(yè)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支柱地位。為了啟動住房制度改革,推動商品房市場的發(fā)展,相關部門提出了“人人擁有一套產(chǎn)權房”的消費觀念。直到最近幾年,這個說法才被修改為“人人享有適當?shù)淖》俊薄?
平心而論,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確實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安居才能樂業(yè)。只是,當經(jīng)濟適用房的房號被炒到十幾萬元,當針對中低收入群體的“限價房”價格都達到了每平方米6000元,當全國還有那么多城市尚未建立起廉租房體系的時候,普通人的買房愿望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激發(fā)出來。(李松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