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財經中心金融頻道

上海保險業(yè)投入特大火災理賠

2010年11月18日 13:44 來源:國際金融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圖片來源:國際金融報

  11月17日,上!11·15”特大火災事故保險理賠全面展開,各家保險公司第一批理賠金已經送達受災居民手中。根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已知的首批保險金支付金額接近千萬元。

  昨日,上海保監(jiān)局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已經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采取緊急措施通過短信平臺向上海市保險公司發(fā)送保險排查通知,要求及時做好理賠工作。目前,太平洋保險向上海市靜安區(qū)江寧路街道支付的400萬元是最大單筆保險金。

  社區(qū)險保額有限

  “街道社區(qū)綜合保險的投保額度有限,對于受災居民來說只是‘杯水車薪’。”11月16日下午,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陳文康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強調,“街道社區(qū)綜合保險作為一項金融工具,主要目的只是增強政府救助功能。”

  早在2005年,太平洋產險上海分公司開始試點街道社區(qū)綜合保險,主要為社區(qū)居民投保家庭財產火災責任險;2007年,公司正式推出街道社區(qū)綜合保險,囊括“社區(qū)居民住宅及公共設施火災責任綜合保險”、“社區(qū)公眾責任保險”、“街道固定財產保險”、“團體人身意外傷害綜合保險”四大險種。

  陳文康告訴記者,目前,上海中心城區(qū)的街道社區(qū)綜合保險已經實現(xiàn)了全覆蓋,其中,90%由太平洋產險上海分公司承保,“一些老城區(qū)的賠付率相當高,從公司角度看,該險種是一項社會責任,并沒有設定盈利目標”。

  “不過,對于這起事故而言,街道社區(qū)綜合保險的理賠金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标愇目低嘎,根據保單條款,家財損失保額每戶5萬元,人傷保額每人10萬元。每次事故限額家財險300萬元,人身險100萬元,社區(qū)公眾責任險100萬元,總計300萬元。

  事故發(fā)生后,太平洋保險成立了緊急處理小組,開通理賠綠色通道,迅速通過內部系統(tǒng)排查家財險、人身險和社區(qū)綜合保險的投保情況,并做好隨時向受災客戶提供理賠服務和相關援助的準備。

  “根據特事特辦的原則,我們決定向江寧路街道支付400萬元保險金!痹诮Y束采訪后,陳文康代表公司向特大火災住宅樓所屬的江寧路街道支付了400萬元保險金。不過,對于一幢均價3萬元/平方米、住戶超過150家的高層住宅樓而言,400萬元顯然作用有限。

  家財險不足10%

  陸先生是居住在膠州路728號公寓樓19層的一戶居民,當天的火災讓他的家中幾乎付之一炬,家具電器等損毀嚴重。所幸他的愛人在事故發(fā)生時因病住院,從而躲過一劫。11月16日下午14點,他收到了中國人壽財險上海市分公司支付的5萬元家財險預付理賠款。

  這筆賠款讓陸先生自己都頗感意外。記者從中國人壽財險上海分公司有關負責人處了解到,這并非陸先生自己投保的保單,而是其所在的單位為1000多名員工投保了家財險,此次火災事故屬于家財險保障的范圍。

  家財險是財產保險的一種,指面向城鄉(xiāng)居民家庭并以其住宅及存放在固定場所的物質財產為保險對象的保險,強調保險標的的實體性和保險地址的固定性。目前,我國由單位和個人購買的家財險不足10%。

  對此,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保險系教授庹國柱此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保險業(yè)雖然進入了高速發(fā)展時期,但是,保險覆蓋面和滲透率還遠遠不足。一般的,在國外發(fā)生重大災難之后,居民除了可以從政府獲得救助金外,還能得到商業(yè)保險理賠!

  根據上海保監(jiān)局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據,截至11月17日,僅有3家財產險公司接到6件家財險報案,保額74.67萬元;房貸險報案1件,保額62.7萬元;車險報案3件,具體保額及損失待查。

  另據記者了解,已經有8家壽險及養(yǎng)老險公司確認身故客戶3名,保額合計203.1萬元,受傷客戶13名,失蹤客戶6名。陳文康告訴記者:“目前,中國太保作為產險代表,中國平安、泰康人壽作為壽險代表,在事故現(xiàn)場設置了服務柜臺,接受受災居民報案和理賠咨詢!

  不過,記者在采訪多家保險公司后發(fā)現(xiàn),要真正實現(xiàn)快速理賠并不容易。不少保險公司表示:“目前還有很多客戶聯(lián)系不到,我們沒有死亡名單,沒法確認投保人的生存狀況。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公布受災居民身份證號碼,方便保險公司搜索該地區(qū)保單!

參與互動(0)
【編輯:曹文萱】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