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四月十八日電 (記者 文青)由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主任袁國勇領導的專家小組,今天就三名呈流感病征兒童于今年年初死亡個案發(fā)表詳細報告,報告證實其中兩名小童曾染流感,另外一名兩歲男童無染任何流感病毒,他的死因是急性心肌炎。袁國勇表示,今年流感情況并非較過往數(shù)年嚴重,但兒童求醫(yī)和入院人數(shù)有所上升。
報告指出,其中一名三歲兒童何寶宜的死因,可能是與她心臟冠狀脈結構變異,引致出現(xiàn)心律不齊有關,而女童感染流感以及服用多種藥物均可能是促發(fā)死亡的因素。
另外,七歲男童羅浩明本身患有哮喘病,他在二月二十四日病發(fā),三月初入院,期間曾服用類固醇,他是死于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壞死性腦病。報告亦指出,羅浩明在短時間內,先后感染了兩種流感病毒,也可能是導致病況急轉直下原因。
至于兩歲男童柯浩楊,死因是急性心肌炎,雖然他的姊姊感染乙型流感,但專家小組未能確定他致病的微生物。
今年三月初,香港部份學校出現(xiàn)流感疫情,并發(fā)生三宗呈流感病癥兒童死亡個案。為防止流感蔓延,港府于三月十二日一度宣布全港小學及幼稚園放假兩周,直至三月三十一日才全面復課。香港特區(qū)政府于三月中委任袁國勇教授成立專家小組調查有關個案,小組尚包括另外五位專家。
袁國勇表示,香港每年有一至兩宗幼童感染流感致死個案,今年的情況未算特別嚴重。香港今年在流感高峰期錄得的兒童流感死亡率,與美國的流感高峰期相若。今年兒童求醫(yī)個案增加,可能和家長對學童健康關注提升有關,而屯門區(qū)人口普遍較為年輕,求助個案亦較多。
專家小組建議,當局應檢討擴大兒童接種流感疫苗的年齡范圍,考慮是否為小童打流感免疫針。在流感爆發(fā)的高峰期,兒童如患上發(fā)燒疾病,應留家休息直至退燒后四十八小時為止。
袁國勇又指出,市民普遍存在錯誤觀念,認為求診時醫(yī)生處方越多藥物越好,他認為病人要求服用多種藥物的風氣不應鼓勵,并建議所有藥袋應貼上藥物學名的標簽,以便日后可以追蹤病人服藥記錄。
香港衛(wèi)生防護中心總監(jiān)曾浩輝表示,研究發(fā)現(xiàn)三名兒童并非感染特別惡毒的流感病毒,與社區(qū)的流感一致,不是新的品種,因此市民可以放心,而復課以來,流感個案有所回落。
對于專家小組建議當局修改疫苗政策,曾浩輝表示,中心轄下的科學委員會會盡快作出決定,但他承認,采購大量疫苗需時,要研究如何落實新的疫苗政策,包括是否分階段進行接種。
香港特區(qū)政府食物及衛(wèi)生局局長周一岳回應報告時表示,專家小組提出多項有關公共衛(wèi)生及臨床的寶貴建議,當局會仔細考慮,以期進一步加強當局防控流感的措施,保障市民健康。此外,政府會密切監(jiān)察最新的流感情況,并呼吁市民繼續(xù)提高警覺,慎防流感。(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