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東京1月13日電 千島群島今天發(fā)生8.3級地震,隨后日本北海道的東部地區(qū)很快發(fā)出海嘯警報,本州島的東部地區(qū)也發(fā)出較低程度的海嘯警報。地震發(fā)生之后,日本當地政府已要求民眾到地勢較高的地方去避險。
位于亞洲東北部的日本,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地震多發(fā)國家。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qū)發(fā)生大地震,致使14.3萬人死亡,其中90%的人是被地震引起的大火燒死的。僅在近幾十年中,又發(fā)生過不少大規(guī)模強烈地震,例如,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的新潟地震和2005年的福岡西部洋面地震。一次又一次的地震災難,一次又一次的慘痛教訓,使日本人逐漸形成了防震抗災的意識和觀念,特別是將科技手段運用其中,以保護生命和財產盡可能不受或少受震災的傷害和損毀。在這方面,日本人進行過有益的探索和嘗試,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他們十分注重和強調的是,“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抵御自然災害”。
加強對地震的科研!叭毡救珖鞯囟荚O有地震探測儀,研究人員可及時對來自探測儀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這是一位外國地震研究人員對日本地震科研現狀的評價。他還認為,“日本的地震研究條件,稱得上世界第一”。在日本,人們的防震意識已經滲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家里的稍高一些的家具,為了防止它在地震時倒下來砸傷了人或物,都有專門把這些家具與墻壁或天花板固定的裝置。而擺放的如音響,電視,或一些容易損壞的工藝器皿等,在其四角處都有可以專門固定防滑的膠皮墊。
提高國民的防震抗災意識和技能。在日本國內,有關防震抗災方面的知識教育,可以說相當普及。人們不僅要知道和了解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更要掌握相應的防范技能。日本社會的各行各業(yè),經常會舉行各種形式的防震防火演習。從小培養(yǎng)防震抗災意識,就是其中的一個成功做法。如東京都內的小學,每個月都要舉行這類演習,以便小學生在真正遭遇地震等災難時,不但不會慌亂,而且還知道如何規(guī)避和救助。
制定應急預案,防患于未然。地震發(fā)生后有可能會引起火災、水災、瘟疫、斷水、斷電、交通癱瘓、人為恐慌和社會騷動等,特別是災難突如其來,且又是大規(guī)模發(fā)生,往往容易造成搶救不便。因而日本各地、各部門和各個單位,大都能在災前制定應急預案,從而達到抗災減災之目的。這種意識和觀念還反映和體現在市政規(guī)劃和基礎建設方面,如房屋、道路等的建設,事先應盡可能將防震抗災因素考慮進去。
大力開發(fā)防震抗災用品產業(yè)。根據不同的用途和需要,日本現已研制出各種防震抗災用品。例如,具有一定防火功能的緊急避難用品包,內有各類物品27件,其中包括礦泉水、飲用水裝運桶、壓縮餅干、手搖發(fā)光燈、防塵口罩、防滑手套、繩子、固體燃料、急用哨子、護創(chuàng)膏、藥棉和繃帶等。此外,還研發(fā)生產了壓縮內衣、無水洗滌劑和手搖充電收音機等用品?梢哉J為,日本在防震抗災用品的研發(fā)和生產方面,基本形成了一個產業(yè)。
如何依靠科技防震抗災,盡量減少震災損失,日本的許多寶貴經驗和成功做法,可以為他人所借鑒和運用。在日本,為預防地震并盡可能減低危害,日本內閣府內設有一中央防災會議,會長歷來由日本首相擔任,以引起全國的高度重視。 (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