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9日電 香港《大公報》4月9日發(fā)表施君玉撰寫的文章《政客謀私利加劇糧食危機》說,全球食品價格飛漲,老百姓生活大受影響。人們對此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既有氣候變化的因素,也有人為的政策疏失,可以說是天災與人禍并存。
文章摘錄如下:
糧食漲價的基本原因是糧食特別是谷物嚴重供不應求,但其中的因素則十分復雜,主要包括自然災害令主要產糧國谷物歉收;隨著人口的增長,人類對于糧食的需求日益增大;發(fā)展中國家老百姓飲食和營養(yǎng)結構的變化增加了對肉類和奶制品的需求,從而間接增大了對谷物的需求;油價飆升令農業(yè)成本增加;越來越多的玉米和甘蔗被用來制造替代汽油的乙醇,使得谷物種植面積減少。
在這些因素中,發(fā)生在澳洲的干旱對全球谷物產量影響極大,但這基本上應算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世界人口的持續(xù)增長也是一個難以控制的客觀因素,因為并非所有國家都像中國那樣透過計劃生育政策來嚴格控制人口增長。與此同時,一部分發(fā)展中國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他們對肉類和奶類食品的需求明顯增大,而制造肉類和奶制品又需要消耗大量谷物,因此無形中加大了對糧食的需求,這一點在今后的日子里會變得更加明顯。
除了上述自然因素之外,人為因素和政府的政策失誤則是造成糧食緊張、食品價格上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都~約時報》專欄作家保羅·庫魯格曼本周在其文章中指出,石油價格上漲導致化肥價格跟著漲,拖拉機和卡車使用的燃料也在漲價,這一切令農產品價格非漲不可。此外,以前很多國家的政府和谷物經營者都儲存大量糧食,但近年來人們似乎認定糧食供應十分充足,本國若遇到缺糧,肯定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買到,于是減少或放棄了儲存糧食,因而無法應付眼前的糧食短缺。
這位著名經濟學家認為,最影響糧食供求關系以及國際糧價的政治決策是用玉米和甘蔗制造乙醇,因為在制造生物能源的過程中,實際耗費的能源多過生產出的能源,而且因原本用于生產谷物的大量土地被用來種植玉米和甘蔗,減少了谷物種植面積,在客觀上進一步加劇了糧食的供不應求。
但是,美國政客在“減少依賴進口能源”的幌子下,繼續(xù)透過政府補貼來支持用玉米提煉乙醇,讓美國農民得到實惠,進而換取他們手中的選票。庫魯格曼對此的批評一針見血,美國政客為了得到農業(yè)州的選票,不惜讓非洲人忍饑挨餓。
這是個什么樣的世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