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金建輝
清晨。清澈的扎曲河披著金色的霞光奔流。它穿過玉樹地震后的受災群眾安置點——賽馬場連綿的帳篷群,穿過廢墟,穿過重建工地。它見證了玉樹從傷痛中堅強站立起來。
在玉樹地震百日之際,《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再訪災區(qū)。在結(jié)古鎮(zhèn)扎西大同村的山坡上,一位正坐在自家救災帳篷前曬太陽的藏民告訴記者,他的腳踝在地震中多處骨折?吹剿p滿紗布的左腳,記者對他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三個月過去了,您的腳好多了吧?”他回答,多虧了政府及時送他到蘭州的大醫(yī)院里做手術,現(xiàn)在恢復得很好。
布保一家住在賽馬場安置點的帳篷里。“地震時房子塌了,媳婦眼睛受傷,兒子的手臂也骨折了。北京來的醫(yī)生給他們治好了病,政府給我們發(fā)糧食,還發(fā)給每人1050元補助。除了一天10元生活費,還有150元搬家費!辈急Uf。布保的兒子很靦腆,他的胳膊已經(jīng)快痊愈,在政府的安排下他很快就要到石家莊讀書了。
賽馬場安置點的帳篷上空升起裊裊炊煙。藏族姑娘梅朵正在扎曲河邊洗衣服。她的家就在附近。這是安置點中比較特殊的一家人,幾年前梅朵的媽媽帶著她和兩個弟弟離開甘孜老家,輾轉(zhuǎn)來到結(jié)古鎮(zhèn)定居下來。梅朵的媽媽患有心臟病,震前全家靠梅朵在工地上當小工的收入維持生活。地震時他們在結(jié)古鎮(zhèn)租住的房子倒塌了,由于沒有戶籍,他們家不能像其他家庭一樣領取政府發(fā)放的糧食和生活費。“我們家現(xiàn)在住的帳篷、蓋的被子都是疾控中心送的,家里的幾袋糧食也是好心人給的。現(xiàn)在工地上的活不好找,但家里的糧食還夠吃,生活還過得去!泵范鋵τ浾哒f,“等過一段時間工地多了,能找到活干生活就會好起來!彼约翰蛔R字,最讓她發(fā)愁的是兩個弟弟讀書的事。兩個弟弟一個7歲,另一個10歲,同樣是因為沒有戶口都無法進入當?shù)貙W校讀書。地震以后來自南京和天水的志愿者在安置點辦起了愛心教室,給這里的小朋友上課,梅朵就把弟弟們送過去學一些知識。
愛心教室設在一個大一些的帳篷里。來自天水的志愿者楊莉告訴記者:“我們幾個志愿者地震以后沒多久就過來了,辦起了愛心教室。我們每天上課也不教太多知識,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感受到快樂!
沿著扎曲河運輸建筑物資的拖掛車,在本刊記者視野中排起了長龍,綿延數(shù)公里。這些車從西寧將重建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送到玉樹物資集散中心。據(jù)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集散中心已經(jīng)集結(jié)了7萬噸水泥、4萬噸鋼材和8千方木材。
賽馬場安置點的居民向南望,就能看見玉樹物資集散中心。水泥堆放在山腳的倉庫中,碼放在山腰的是原木和鋼材。不久以后,這些材料將構筑起他們新的家園!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