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展開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2870人參與),56.9%的受訪者確認身邊普遍存在“傍傍族”(傍款、傍權、傍關系),其中11.1%的人表示這樣的人“非常多”。另有11.3%的人選擇“比較少”,僅1.6%的人身邊沒有“傍傍族”。(《中國青年報》12月7日)
強調社會關系的作用本來就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一個重要特點,偶爾“傍傍”本身不足為奇,但凡事都講求一個度,過火就有問題。當大家都一心想著“傍款”、“傍權”、“傍關系”時,踏踏實實地勞動,則顯得無盡落寞。當“傍傍”被廣泛地視為一條捷徑,并為之努力不已,起碼說明,勞動的價值和作用可能不比“傍傍”更加靠譜了。
傍,本該只是一小撮人的生存或生活方式;蛘咛焐哂邪呢S富資源,比如“富二代”等,不用工作不用奮斗便能頭頂成功光環(huán);或者身無長物,只能傍父母來生存。但現在“傍”卻越來越大眾化、流行化,誰都在夢想著傍一傍、跳一跳,或者夢想找個好的另一半,或者依靠父母。當缺少天然的傍的資源,更多人恐怕已經在物化的社會中,成了“傍”的奴隸。
勞動既可以創(chuàng)造財富,更是一種本質性的生活方式,如果說勞動代表著獨立與奮斗,那么“傍傍”則恰恰相反,不勞而獲是它的主色調。勞動之美為無數哲學巨匠所夸贊,因為社會的進步與財富的創(chuàng)造,抑或個人的幸福,均離不開勞動。但是現在以關系利用為核心的“傍傍”卻幾乎成了生活的主流,不禁令人悲哀。
“傍傍族”的大量出現很令人反思,它反映著一種資源分配路徑的畸形,也折射出制度機遇以及公平性機會的嚴重性缺失,當如此種種導致勞動之光日漸暗淡,那么可達彼岸的“傍傍”必然盛行。
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能提供給年輕人以通過勞動等改變命運的機會,有暢通的上升渠道,保障個人可以通過勞動或奮斗完成社會階層的流動。而“傍傍”的背面則是靠勞動靠自己奮斗實現夢想的艱難。比如調查中,對于傍的原因,受訪者給出的原因有:“靠自己的能力難以實現夢想”(67.7%)、“投機心理盛行”(63.6%)”,F實中諸如為官員子女量身定做招考條件等事件,既反映出“傍”的畸形,也以一種不公平的方式,大大擠壓著勞動與能力的生存空間。 (丁洪先)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