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擺脫“小泉夢魘”之后,中日關系終于走出一個漫長的嚴冬。從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破冰”之行,到今年4月中國總理溫家寶的“融冰”之旅,半年以來,中日兩國領導人都表達了改善中日關系的強烈愿望。雙方開始以務實、理性的態(tài)度看待彼此間的分歧,使中日關系的改善有了機會。
歷史問題,領海紛爭,價值觀的巨大差異,民眾情緒的對立——國家之間可能存在的所有問題,似乎都能在中日關系之中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必然是漫長而艱難的。而溫家寶此次的日本之行,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美好的開始。
人們期待橫亙于兩國之間的“冰川”在這次訪問后逐步融解。而在這之后,雙方還需付出更大的努力、耐心和理性,去排解影響兩國關系“一江春水”的暗流潛溪
從“破冰”到“融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融冰后,將會迎來春潮涌動
2007年4月11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出訪韓國后訪問日本。此次中國總理出訪日本,與上一次訪問相隔了近六年。
“我覺得進入21世紀以后,日中之間反而陌生了起來。”一位在北京工作已經3年多的日本記者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兩國首腦間的互訪一時斷絕以后,在歷史問題、國際問題上的理解差異,民間出現(xiàn)的相互憎惡現(xiàn)象,讓中日兩國之間越來越陌生。盡管在經濟、文化上的交流渠道依然通暢,但在政治上,兩國之間的確有了那么一層厚厚的冰。
正因為如此,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qū)不斷得到鞏固和擴大,而經濟發(fā)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東亞地區(qū),卻是紛爭不斷、矛盾重重,使得地區(qū)一體化的目標顯得既遙遠,又艱辛。
冰封時刻:心理障礙的沉積
日本的政評人士田中直毅是小泉首相執(zhí)政期間的智囊人物,至今與小泉關系密切。作為多年近距離觀察中日關系的人,他感受到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06年10月訪華后,中日關系的變化。在與《中國新聞周刊》的交談中,田中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小泉首相反復說過,他自己是日中友好的提倡者。除了靖國神社問題以外,小泉不是搞摩擦的人!
在日本媒體和評論家看來,小泉固執(zhí)地參拜靖國神社,導致日中關系5年下來冰凍三尺。但在日中關系上,小泉內閣中除了極個別的大臣喜歡炒作“中國威脅論”以外,小泉本人及大多數內閣成員是以務實的態(tài)度來處理日中問題的。但就是在小泉任期內,日中關系極度惡化了。
與小泉相比,安倍是一個更加強硬的保守人士,他的身邊有更多保守的政客,但他的任期內卻出現(xiàn)了中日關系轉暖的環(huán)境。這似乎是一個矛盾的現(xiàn)象。
除了安倍不去觸碰靖國神社問題,避免中日之間的激烈碰撞以外,分析家對中日關系出現(xiàn)改善契機還給出了另外一個解答:中日兩國在相互認識的過程中,似乎逐漸從彼此敵視逐步轉化為相互適應了。
日本2007年5月號的《論座》刊登文章說,在很長的一段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是中國把先進的文化和經濟模式出口給了日本。在近代史上,由于日本首先完成了工業(yè)現(xiàn)代化,近百年來一直是日本比中國強大。而到了21世紀以后,首次出現(xiàn)了中日平起平坐的現(xiàn)象。如何對待已經發(fā)生了變化的鄰國,兩國都顯得非常不適應。
不愿意看到中國變得強大——這是日本保守人士的心理。而一些保守媒體連篇累牘地發(fā)表“中國威脅論”的文章,更是加重日本民眾的心理障礙!癗HK電視臺能在一年內反復播放中國反日游行中的同一個鏡頭,給日本人造成了一種錯覺,似乎中國天天都在搞反日游行!币晃蝗毡居讶藢Α吨袊侣勚芸氛f。
而在中國方面,許多人也對日本在戰(zhàn)后的發(fā)展存在誤解,對日本走“正常國家”的道路疑慮重重。一位日本駐華記者抱怨說,中國媒體過于熱衷報道日本的政治,尤其是日本右翼勢力的言行,而對日本的社會、文化缺乏關注,“在中國,我們很容易采訪到評述日本政治的學者,卻很難找到了解日本經濟、社會的專家。”這位記者說。
就這樣,一個真正的日本被忽略了。在中國民眾心中,日本這個國家和它的人民的形象逐步在倒退,網絡更是成為了發(fā)泄對日不滿的重要場所。
付出了幾年的代價,當中日兩國看到雙邊政治關系壞得不能再壞的時候,終于下決心認真地去打量對方了。
融冰季節(jié):由易入難
2005年10月,安倍晉三在出任日本首相一個月后就來到中國訪問,邁出了“破冰”的第一步。在迎來改善關系的契機之后,中日雙方提出建立戰(zhàn)略互惠關系的主張,以期求同存異,擴大共識。
確立戰(zhàn)略互惠關系的內涵,成為溫家寶“融冰”之旅的核心。顯然,中日雙方都充分估計到解決包括歷史、領海問題在內的政治分歧的困難程度,于是,經濟合作這個相對容易取得共識的領域成為溫家寶日本之行的重點議題。
中日之間“政冷經熱”的局面為時已久。但是,最近有觀察家指出,中日政治關系的冷卻,讓不少日本企業(yè)暫緩了對華投資。2006年,日本對中國直接投資的金額與2005年相比下降了29.6%,似乎也佐證了這一觀點。
對于日本對華投資減少的現(xiàn)象,日本貿易振興機構駐北京事務所副所長真家陽一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解釋說,前些年,日本企業(yè)把投資主要集中到了中國,使對華投資以每年平均16.1%的速度增長。為了規(guī)避投資過于集中的風險,日本企業(yè)從2005年開始加大了對越南、印度的投資,“因此,日本對華投資金額出現(xiàn)減少,這種現(xiàn)象實在很正常!闭婕谊栆贿M一步指出,“日本企業(yè)已經把相當多的資本投放到了中國,在生產方面也構筑了與中國互惠互利的體制!
在參加日立、東芝、松下等日本大企業(yè)召開的關于中國戰(zhàn)略的說明會之后,記者有同樣的一種感觸,即這些企業(yè)將今后發(fā)展的重點放在了中國——對日本國內的增長計劃,任務指標大多只有1位數;而對在中國設立的投資公司,各家企業(yè)都給出了需要完成兩位數增長的指標。
可見,日本企業(yè)對中國市場仍有很高的期待。而溫家寶此次日本之行,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增進日本企業(yè)界的信心。
為了配合溫家寶的訪問,中日雙方將于4月12日在東京舉辦能源部長對話和兩國能源企業(yè)研討會。據日本媒體報道,中國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和日本經濟產業(yè)相甘利明將出席會議,中國的電力、石油等50家主要能源相關企業(yè)和100家以上的日本企業(yè)高層也計劃出席。
這樣大規(guī)模的對話會議在中日兩國經濟交往中實屬罕見。用日本共同社的評論來說,就是“日中官民都希望能以節(jié)能為中心加強合作關系”。
而在文化領域,雙方也有大手筆。中國文化體育年已于2006年11月在日本啟動,日本文化體育年也于今年3月在北京正式開幕。
在2007年中日文化體育交流年的廣告招貼上,以China(中國)與Japan(日本)的第一個大寫字母“C”與“J”結合成一顆紅色的心,構成此次交流年的標識,寓意中日交流的基礎在于“心”。 這次交流年的口號是“心的期待,新的未來”——的確,中日兩國需要用心構筑一個嶄新的未來。而溫家寶此次邁出的“融冰”之旅,是這個漫長過程的第一步。 (文/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