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6月7日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近用繁體字給香港小學生回信,鼓勵他們立志成才。美國僑報就此發(fā)表評論說,這顯示了總理的細心和認真,尊重了香港與內(nèi)地的文化差異,也令人看到了中國大陸的自信和包容。文章摘要如下:
中國總理溫家寶近日給香港新界方樹泉小學生們回信說,你們正在學校學知識,包括學做人、學思維、學本領。這個時期對于你們一生的成長是很重要的!拔蚁嘈胖R的力量能夠改變命運,也能夠帶來幸!、“香港的未來是屬于你們的!”
香港媒體報道說,總理雖然日理萬機,但仍親筆給遠在香港的同學們回信,這是香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媒體并特別注意到了一個不易發(fā)現(xiàn)的細節(jié):“因為擔心香港的小朋友們看不清回信,溫總理特別用繁體正楷,一筆一劃寫得很清楚”。
溫家寶向以親民謙和、勤政愛國而受香港市民愛戴,此次在香港回歸十周年前夕寫親筆信給香港小學生,確如當?shù)孛魉浴笆菍ο愀矍嗌倌甑纳羁探逃凸膭睢。而這種鼓勵又尊重了香港與內(nèi)地的文化差異、繁體字也顯示了總理的細心和認真。
應當說,中國大陸在過去半個多世紀里不斷推行簡體字,雖飽受港澳臺一些知識分子的批評(指其糟蹋傳統(tǒng)文化、破壞中國文字美感等),但實際上有積極正面的意義,例如大大提高了國民的識字率、對減少文盲人口作出了重要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兩岸四地民眾的交流交往日益加深,簡體字和繁體字混合使用的情況也越來越多,海外華僑社會的中文學校也紛紛開設簡體字課程,雖然大陸規(guī)定必須使用簡體字但繁體字的使用率在民間也有悄悄抬升的勢頭。
作為民族國家文化的標志,繁體字和簡體字之爭曾被認為是中國文化內(nèi)核的分解,也曾因語言文字上的“一國兩字”而被聯(lián)想到政治結構上的“一國兩制”。
不過,溫家寶給香港學生回信仍然采用了繁體字,并非號召國民重新使用繁體字。雖然總理完全可以用簡體字回信給香港學生,但這種對兩地文化教育差異的尊重,對知識界、教育界還是非常有啟示意義的。
文化和習俗的寬容,或許也可以帶來海峽兩岸民眾的心走向融合——當臺灣島內(nèi)某些人在努力清除中國成語、中國地名之時(被媒體統(tǒng)稱為“去中國化”),溫家寶寫下的繁體字也令人看到了中國大陸的自信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