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之語”背后的民眾六大期盼
溫暖民心篇中官員的這“十條驚人之語”充其量只能說是“真話”,之所以受到關注和好評,引起了共鳴,說明這些話說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說出了老百姓的困難和困惑,說出了老百姓的不滿,說出了老百姓的期盼。
一盼解決民生問題。這組“驚人之語”涉及了2007年最熱門的民生話題,包括教育、醫(yī)療、住房、社會保障、安全生產(chǎn)、食品藥品安全等問題。在很多官員信奉“明哲保身”的官場哲學的情況下,李毅中、李金華們能夠站出來,以“狠話”為尖銳槍矛,向腐敗難止、礦難頻繁、教育高收費、越調(diào)控越漲的房價等一些老百姓深惡痛絕的頑疾挑戰(zhàn),顯得難能可貴。個性官員的個性觸角,正在悄悄地顛覆著中國“官話”泛濫的傳統(tǒng),更給百姓看到了解決問題的希望與決心。
二盼建設服務型政府。教育、醫(yī)療、住房、社會保障以及公共安全等具有公共產(chǎn)品性質(zhì)的社會事業(yè),主要應該由政府來提供。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是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我國政府由經(jīng)濟建設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zhuǎn)變是當務之急。政府應當把更多的財力投入民生領域,而不是用于直接搞經(jīng)濟建設;用于為老百姓辦實事,而不是搞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坝绣X先緊老百姓,房子修修還能用”等讓百姓暖心。
三盼公共權(quán)力正確行使。公共權(quán)力來源于人民群眾,理應為民所用,但是,一旦公共權(quán)力離開了授予的主體——人民群眾,而被受托人所掌握,成為少數(shù)官員的專利品時,就有可能被濫用,為少數(shù)人服務,為掌權(quán)者個人和親友謀利,徇私舞弊,貪贓枉法。雖然這些年黨和政府不斷加大反腐敗的力度,懲處了一大批腐敗官員,但是,應該看到,在社會轉(zhuǎn)型和體制轉(zhuǎn)軌的過程中,各種誘惑不斷增多,各種體制機制還不完善,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面臨著更多的考驗,反腐敗的形勢仍然嚴峻、任務仍然很重。老百姓期待著政府清廉,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廉潔從政。所以,“決不允許任何親友求特權(quán)”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好評就不奇怪。
四盼領導干部說真話、敢負責。平常之語之所以驚人,還在于領導干部不說官話,不打官腔,不說套話,敢于直面問題、直面過失,敢于講真話,敢于碰硬,敢于負責,敢于為民請命。我們的少數(shù)領導干部習慣于做表面文章、欺上瞞下,對上阿諛奉承、花言巧語;對下威風八面、聲色俱厲,善于講大話、講套話、講正確的廢話,甚至講假話,多人一面、多人一詞、多人一調(diào)。遇到成績,夸夸其談,爭功邀賞;遇到問題,推三諉四,主觀原因一二三,客觀理由四五六,不愿承擔領導責任,做個太平官,八面玲瓏,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群眾對此深惡痛絕,有時也見怪不怪、冷漠視之。當遇到一股清新之風刮來,群眾自然興奮不已,好評如潮。民眾期盼著領導干部能夠以人為本,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敢于仗義執(zhí)言,帶真情、用真心、說真話、辦實事。
五盼市場經(jīng)濟體制更加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應該有多元的經(jīng)濟主體,各主體之間應該形成平等而充分的競爭關系。只有在競爭中,才能促進整個國民經(jīng)濟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只有在競爭中,才能為老百姓提供質(zhì)優(yōu)價廉的產(chǎn)品和服務。但是,一些并非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領域卻遲遲沒有放開控制,排斥民營資本的進入,壟斷資源、壟斷市場、壟斷價格,獲取高額利潤,滿足特定利益群體的利益,卻損害了廣大群眾和消費者的利益。
六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绑@人之語”更多地著眼于我們面臨的問題,看到的更多的是不足,而不是陶醉于已經(jīng)取得的成就。很多問題看似孤立的,其實每一個問題的解決不僅本身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而且各個問題之間相互聯(lián)系。無論民生問題,還是政府轉(zhuǎn)型和公共權(quán)力行使,它們都涉及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個建設,四位一體,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離。解決民生問題,要保護好民眾的社會權(quán)利和政治權(quán)利,要完善民眾的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在民生和民主建設中提升福利、保護權(quán)利。如果沒有進一步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改革,“驚人之語”也只能滿足人們的一時之快,難以得到人們長久的認可和支持。時間長了,也許還會形成“狼來了”的局面,影響領導干部的公信力。 文/畢明(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教授)
從“驚人之語”看官場革弊
與溫暖民心篇的“十條驚人之語”相比,瞠目結(jié)舌篇這十條“驚人之語”可真是“驚人”。之所謂“驚人”,是因為這些官員的話語有著如同哈哈鏡般的黑色幽默效果——盡管扭曲,卻能透露出來自一些官員的讓人吃驚的內(nèi)心世界,有意無意的折射出了官場生態(tài)。剖析一下這些真實到令人驚詫的言語,其所折射出的官場陋習不難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某些官員對人民的感情和敬畏已經(jīng)異化成了對特定階層的感情和畏懼。農(nóng)民收自家的莊稼,卻被政府工作人員毆打;有人非法開采珍貴的公共資源數(shù)年且造成多名工人死亡卻一直得不到有效查處,直到礦難驚動中央,才得到嚴懲。如果因為占有的財富或權(quán)力資源少,就更加容易成為被侵害的對象,這樣的“馬太效應”對于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破壞恐怕是毀滅性的。一個和諧社會的治理者,必須能保護所有公民的利益(包括富人的利益),只是被權(quán)力和財富所“綁架”的個別官員不可能做到這些。
其二,歷史已然進入21世紀,卻仍有個別官員將民眾視為欺瞞的對象。在中國高層不斷努力推進社會誠信、公民道德建設的今天,極個別官員欺騙民工兄弟、危言聳聽地恫嚇公眾。民工們對副縣長的信任本質(zhì)上是對執(zhí)政黨和政府的信任,信任的喪失意味著什么,毋須多言。這些將公眾視為愚民的官員,是誠信社會的毒藥。另有一些官員工作有缺陷,不是檢討自己,卻急于諉過于人,似乎問題不是客觀存在而是媒體制造出來的,信息只要不透明,問題自然也就不存在。
其三,政府的收入增加了,個別官員并未謀劃如何將資金用于造福百姓,而是“私天下之公”。公共資金用起來最瀟灑,哪怕農(nóng)村學生人均經(jīng)費只有城市的幾分之一,哪怕許多農(nóng)民因病致貧,哪怕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供給嚴重不足,也要修建“豪華辦公樓”,也管不住“公款吃喝”的嘴。如果這樣的現(xiàn)象并非偶然,公共財政的透明性和責任政府怎樣才能成為現(xiàn)實?
其四,“數(shù)字政績”導致個別官員對GDP和自身利益的關注遠遠勝于對民生的關注。煙草局不喜歡禁煙力度太大可以理解,但將“穩(wěn)定”拿來陪綁實在是太能嚇唬人了。本來已經(jīng)很高的房價使普通百姓買不起房而痛心疾首,面對許多人買不起住房的現(xiàn)實卻不打算拿出有效舉措。更可怕的是,由于我國獨特的土地供應體制,官員對于房價上升的期望很可能還暗含著對政府自身或者部門利益的追求,房價高了,政府收入才高。相應的問題是,公共決策的主導力量應該是什么?
其五,對于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不想管”的官員并不在少數(shù)。官員口中“不好管”是因為某些違法勢力過于強橫;“不想管”則在于很多情況下沒能對失職的公職人員進行問責。只有有效解決對權(quán)力的約束問題,“不想管”一詞才能從官員的詞典里剔除。
其六,極少數(shù)官員不僅不廉潔奉公,而且“東窗事發(fā)”后還不知悔改。對于那些貪戾之徒,筆者不想多費筆墨,只想說一句:看來清理腐敗,官場革弊,不僅需加大力度,更要拿出些從根子上挖掉孳生腐敗根源的新辦法才行。
以上官場陋習也只是局部現(xiàn)象,我們也看到絕大部分的官員是真正心系百姓的。看到弊端,我們更能理解胡錦濤同志為何早在2003年就提出“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更認同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所指出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那么行政管理體制革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什么呢?一些官員“驚人之語”所折射出的官場生態(tài)也許能有助于我們加深此方面的認知。 文/陳大柔(作者系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系教授)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