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人大廣東代表團飛赴北京途中,鐘南山代表向新聞媒體透露,他準備在本次“兩會”上提出建議:國家正在進行“大部委”機構改革,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也要有“大衛(wèi)生”的觀念,建議國家整合相關部門資源,建立“大衛(wèi)生部”。事實上,在鐘南山代表提出這樣的建議之前,大部制改革已經成為本屆兩會的重要看點之一,有關人士更是提出了建立大農業(yè)、大交通、大金融等“大部門”的改革構想。
大部制改革被官方列入議事日程,則要追溯到更早。去年10月份,中共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tǒng)一的大部門體制,健全部門間協(xié)調配合機制!苯衲2月底,中共十七屆二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并同意將后者提交即將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審議。再過幾天,大部制改革的具體措施將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公之于眾。
相對于改革目標所設置的大部制,我國行政機關目前實行的是小部門體制,其特征是“窄職能、多機構”,部門管轄范圍小、機構數量大、專業(yè)分工細、職能交叉多。關于部委冗雜之弊,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曾形象地說,“按照部委分工,草本花卉歸農業(yè)部管,木本花卉歸國家林業(yè)局管,一個花農要面對兩個部委!睉撜f,無論從民間、學界還是官方,對于實行大部門體制都取得了基本共識。作為醫(yī)學界的泰斗人物,鐘南山力挺大部制的初衷,亦是憂慮在衛(wèi)生、藥監(jiān)、醫(yī)保等部門各自為政的局面下,醫(yī)改方案殊難成功。
目前,關于大部制改革的討論,一方面集中于具體的合并方案,亦即由誰來第一批吃螃蟹的問題,幾天之后的人大會議上,隨著機構改革方案的公布,種種猜想自會見出分曉。另一方面的討論,似乎更加關注大部制改革的走向問題,也可以理解為定位問題。大部制改革到底是單純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事件,還是借此啟動整個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閥門?答案無疑是后者。
事實上,從執(zhí)政黨的綱領性文件十七大報告中,我們已經可以得出十分有益的啟示。在這份報告中,胡錦濤指出,政治體制改革作為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而不斷深化,與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在政改的路徑選擇上,報告列舉了擴大人民民主、發(fā)展基層民主、建設法治國家、擴大統(tǒng)一戰(zhàn)線、完善制約監(jiān)督和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六個方面。大部制改革作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自然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部分。
當執(zhí)政黨坦然把民主上升到生命高度來看待的時候,其實誰也沒有必要再去諱言政治體制改革。當3個農民工代表他們分布在全國各地的1.5億個工友邁進人民大會堂的時候,他們的足音同時也叩響著政治體制改革之門。當地處北京的一所中級法院宣布某國家部委在行政訴訟中敗訴的時候,一紙莊嚴的判決書同時也是政治體制改革正在有序推進的證明書。同樣,國家部委的整合意味著行政權力將受到進一步規(guī)制,行政體系的“能耗”將進一步降低,它作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部分,又必將進一步推動整個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
我們目前所進行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在一些學者那里也被稱作“善制”或“善治”,其目標是將行政部門的職能由原來的管制,轉變到符合現(xiàn)代社會要求的更加平等、高效的“善治”上來。于大部制改革而言,實現(xiàn)“善制”固然是其直接目標,但絕非其終點。藉由大部制改革,跨越“善制”的橋梁,最終進一步開啟并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進程,這才是這次眾望所歸的改革的真正價值。(周東飛)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