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六月五日電 題:災區(qū)“戀土”的手
中新社記者 趙建華
正值天府之國農(nóng)忙時節(jié),數(shù)不清的手正在田間耕作:收獲、播種、插秧……
這些手,昨天還在醫(yī)院里接受包扎,還在廢墟上、死難親屬前擦拭眼淚,還在軍營里緊握鋼槍,甚至還在北京、上海、廣州的辦公室里敲打著電腦鍵盤。
老太太與年輕士兵的手
六月三日中午,烈日炎炎,室外氣溫超過了三十度。
四川什邡李冰村,一塊平整的空地上,一位七十六歲的黃姓老太太,正跟家人一起熟練地翻曬著一大片木耳。
她的手上,滿是老繭。汗水順著老太太的白發(fā),從臉上淌下,衣襟早已被汗水打濕。
空地一旁,就是他們家被震塌了的房屋,房梁、瓦礫四處散落。如今,他們跟同村的另外三戶人家,吃住在同一個大帳篷里。緊挨著帳篷,就是他們種植木耳的大棚。
這戶人家種植了七萬多袋木耳。地震后最初的七、八天里,斷電、斷水,因為難以對木耳進行及時管理,木耳長勢受到了影響。今年的產(chǎn)量估計將減少四分之一。按照去年的價格計算,這戶人家因為地震將損失三、四萬元的木耳收入。
但如今最困擾這家人的,不是這三、四萬元的損失,而是缺乏收獲木耳的人手。這個村子的絕大多數(shù)人家都種植木耳,此時已難以相互幫忙。附近村子里的親朋好友,也因地震困擾,無暇顧及他們。
如果收獲不及時,他們將遭受更大損失。從早上五、六點鐘,他們一直干到晚上十點多,但人手仍難跟上木耳生長的步伐。
大規(guī)模的搜救結(jié)束后,仍在災區(qū)的軍隊,已有空閑幫百姓干農(nóng)活。這個村子附近,就駐扎著一個空降師。
一天時間里,這個師就出動了三千人次,幫著百姓收木耳、割小麥、插稻秧、搭帳篷。最近幾天里,這些年輕士兵的手,已為附近百姓收獲了九千多公斤的木耳。
粗糙與稚嫩的手
素昧平生,身后經(jīng)常突然伸出一只粗糙的大手,非要塞給記者一瓶礦泉水喝,而他們自己喝的卻是自來水、井水。平日里,瓶裝礦泉水對這里的好多農(nóng)民而言,那是一種“奢侈”。
午飯間隙,老太太用已經(jīng)有些變形的手,擦了擦臉上的汗,“等木耳賣了錢,先把三萬元的貸款還上!
此話一出,看著他們已成廢墟的房屋、老太太的滿頭白發(fā)、長滿繭子的老手,記者內(nèi)心頓感酸楚。
就在記者離開的時候,老太太正在吃飯的孫女,放下飯碗從帳篷里匆匆跑出來,用她那雙稚嫩的手,緊緊抓住了一條狗的狗鏈,生怕那條看門狗咬傷了我們。
如今的災民,即便無所事事,也會衣食無憂。衣服、食物、飲水、醫(yī)藥,都可以免費從政府手里獲得。
但還是有很多人離開了諸如九洲體育場這樣的地震避難所。即便已經(jīng)兩手空空,好多農(nóng)民還是選擇了回家。
他們在自家的房子附近、甚至田地里搭起了帳篷。他們還是覺得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心里更踏實。
如今在地震災區(qū),公路兩旁的空地上,時常能看到老百姓正在晾曬剛剛收獲的糧食,而在他們旁邊便是滿目瘡痍的地震廢墟。
地頭上,收獲完畢的油菜桿已經(jīng)干枯;稻田里,剛剛插完秧,正一片生機盎然。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