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廳將價值20萬元的125噸的“愛心蔬菜”運往東蘭、巴馬、鳳山、樂業(yè)等4個重旱災區(qū)縣,幫助重旱區(qū)群眾渡過難關。 中新社發(fā) 喻湘泉 攝
中新社東蘭3月24日電 題:廣西特旱山村:總理問災后的故事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王婧
3月下旬的廣西東蘭縣,要是在往年,早已是春雨綿綿。而如今,這里雖然濃云密布,可雨就是下不下來。
今年的東蘭,遭遇了60年不遇的大旱。
當記者造訪廣西東蘭縣三石鎮(zhèn)巴造村時,76歲的黃媽秋抱著4個月大的孫子坐在家門口的小坪里。她抬頭望天,看上去她眼里對雨充滿渴望。她告訴記者,從去年的7月份開始,東蘭就持續(xù)著這樣的天氣,一共只下了兩三場零星小雨,連路面都沒打濕,就停了。
2月12日,農歷的臘月廿九,黃媽秋就在這個小坪里,見到了溫家寶總理。
“我有福氣啊,這么大的年齡還能夠見到總理!秉S媽秋一臉幸福,“總理來了以后,好多困難都解決了!
東蘭是個很偏僻的地方,是廣西的大石山區(qū)。對于黃媽秋來說,別說總理,縣里的干部都少見。東蘭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東蘭是大石山區(qū),80年前,這里成了鄧小平領導的百色起義后形成的右江革命根據地的腹地。黃媽秋的父輩們,當年不少人與鄧小平鬧起了革命。東蘭縣當時共有9000多人參加紅軍和游擊隊,有6339人被敵人殺害,僅記錄在冊的烈士就有2227人。
為了讓這塊紅土地盡快脫貧,2003年,廣西在東蘭、巴馬、鳳山等3縣開展了“老區(qū)基礎設施大會戰(zhàn)”,給村民興修了一大批水柜,“希望每家每戶都有一個水柜,就能夠實現旱澇保收!睎|蘭縣官員陸鋒說。
但這場大旱情遠遠超過了預期。2009年東蘭全縣總降雨量同比減少60.7%。
因為大旱,驚動了千里之外的中南海,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年春節(jié)前決定到旱區(qū)視察工作,第一站就是東蘭縣的巴造村。
溫家寶在巴造村視察時希望把上世紀70年代的水利恢復起來。目前,一場大規(guī)模的修渠運動已在巴造村轟轟烈烈地展開。已經80高齡退休的王老師還扛著鋤頭去挖水渠。
東蘭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提供的資料顯示,在溫總理離開東蘭縣的一個月里,整個東蘭縣先后組織興修水利5處7.9公里,改善和恢復灌溉面積1420畝;完成渠道清淤180公里;興建農村飲水安全解困工程78處,有效緩解1.09萬人的飲水難問題;新建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13處,架通輸水管網12.3千米,臨時緩解0.83萬人的飲水難問題。
這只是東蘭縣大興水利工程的開始,更長遠的規(guī)劃已經開始在申報,其中包括:新建水柜4100座,維修舊水柜1300座,新建山塘1座,舊山塘局部維修47座,共計投入人民幣8100萬元。另外還需要興建農田水利渠道803公里,建成后將改善灌溉面積1.62萬畝,新增恢復灌溉面積1.16萬畝,共計投入9931萬元。此外還有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建設經費7860萬元和43條共168.8公里的抗旱村屯級公路建設資金2527萬元。
有村民感嘆,巴造村因禍得!獪乜偫淼牡絹,巴造村有水喝了,水利設施也修了。
溫總理在東蘭縣旱區(qū)走訪后擬了一副對聯:“山清水秀生態(tài)美,人杰地靈氣象新”,橫批是“日新月異”。
“山清水秀生態(tài)美”,這不正是治旱大計嗎?(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