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大邑新場鎮(zhèn)、崇州懷遠鎮(zhèn)連續(xù)出現兩個“天坑”,引起附近村民恐慌,猜測與地震有關。
昨日,成都市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的工作人員表示,經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劉俊賢等4名地質專家實地調查后,初步判斷:兩處“天坑”,均與地震無關,屬正常地質現象。
驚訝發(fā)現:
大邑崇州出現“天坑”
5月27日早晨,新場鎮(zhèn)村民侯先生,給自家稻田灌水時發(fā)現“天坑”:“天坑”整體呈壇子狀,坑口相對較小,直徑約1.7米,腔內較大,腔壁間最大直徑約2.2米,坑內可見深度約1.5米。第二天,又在水田內發(fā)現一坑。
3天后,崇州市懷遠鎮(zhèn)村民周先生也發(fā)現了一個“天坑”。周先生說,他路過鄰居家一塊秧田時,秧田里突然噴水,勢如泉涌。水停后,原本好好的秧田竟出現一個1米多深的“天坑”。
這些“天坑”,究竟是怎么回事?
專家初判:
兩處“天坑”屬正常地質現象
實地調查后,成都市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工作人員說:大邑“天坑”,初步判定是由于常年抽采地下水,使砂卵石層中的細粒砂逐漸被地下水帶走,從而致使砂卵石層在一定深度范圍內形成架空結構,后在地下水位變化及自重等因素作用下,發(fā)生塌陷,致使地面下陷。
崇州“天坑”,初步判定是由于其附近曾進行過地震物探勘探,在沖擊鉆探及爆破振動影響下,卵礫石層變疏松,形成架空結構。隨著灌溉水不斷入滲,在地下水位變化及自重作用下發(fā)生的塌陷。崇州“天坑”發(fā)生的地表噴水現象,是由于塌陷瞬間,卵礫石層中孔隙體積急劇縮小,地下水徑流不暢,便形成短時間承壓水頭噴出地表現象!按笠睾统缰輧商帯炜印,并非如村民們所傳是地震前兆,這是屬于正常的地質現象。”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教授級高工劉俊賢介紹說。
應對措施:
盡快回填“天坑”
對于如何處理這兩個“天坑”,劉俊賢建議,首先,要在坑洞周圍不小于3米的范圍內拉上警戒線,豎立警示標志,防止小孩等掉入坑洞內。其次,盡快回填塌陷坑洞,回填時應分層夯實,避免砂土等透水性較強土體回填,回填后應滿足水田種植要求;靥钪埃瑧钃豕喔人鹊乇硭^續(xù)流入塌陷坑洞中,以免坑洞進一步擴大。
早報實習記者 李凌靜 實習生 梁良
(圖片由成都市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提供)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哉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