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0日電 香港《文匯報》20日刊出社論說,人行加息來得比市場預期早,但政策導向并不意外,主要是為了緩解通脹壓力,并控制資產價格過快上漲。不過,加息也將吸引更多熱錢流入內地。因此,內地在加息的同時,有必要強化熱錢流入監(jiān)管,避免一旦熱錢流出,經濟出現大起大落。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人民銀行昨晚宣布今日起分別上調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四分一厘,今次是內地近三年來首度調整息口。人行突然加息,主要是為了緩解通脹壓力,并控制資產價格過快上漲。不過,加息將加大國內市場與外部市場的利差,使熱錢既可博匯差又可坐享利差,從而吸引更多熱錢流入內地和香港。
在美歐日寬松貨幣政策下,中國加息也面臨較大挑戰(zhàn),更多熱錢流入內地不僅令人民幣有進一步升值壓力,而且進一步推高資產泡沫。一旦熱錢流出,經濟將會出現大起大落。因此內地在加息的同時,有必要強化熱錢流入監(jiān)管。
現在內地的通脹,首先是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令內地通脹壓力向下游擴散。今年以來,與民生相關的商品,如水電、煤氣等價格迅速上漲。其次是內地負利率令資金貶值,居民尋找投資渠道,導致大量儲蓄流出銀行體系,流動性進一步泛濫,釀成物價上漲惡性循環(huán)。
人行加息來得比市場預期早,但政策導向并不意外,就是要抑制通脹預期。人行只加定期利率,并未增加活期利息,反映內地仍然鼓勵內需和消費,估計樓市和股市的調整幅度有限。
中國央行此次加息,成為繼印度、巴西之后,又一選擇加息的新興市場國家。與此同時,美歐日等發(fā)達經濟體央行仍維持低利率政策不變。亞洲開發(fā)銀行的預測數據顯示,今年亞太地區(qū)(除日本等部分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將達7.9%,繼續(xù)保持高速增長,而通脹也同時上升,成為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相繼上調利率的最重要因素。而美歐日經濟持續(xù)疲弱,不得不實施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這是亞洲新興市場國家與美歐日利率背反的原因所在。
參與互動(0) | 【編輯:程濤】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