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月6日電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6日刊文認為,著眼未來,無論是臺灣參與國際活動還是兩岸和平協(xié)議,若沒有雙方均認可的政治框架為基礎和前提,不啻將成為“摸著石頭過河”而充滿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因此,兩岸有識之士應當開始探索,未來的兩岸政治互動是否可能導致出現(xiàn)一個乃至數(shù)個可能的架構,以及在到達這一架構之前的一條乃至數(shù)條必要或可能的途徑。
文章摘錄如下:
過去一年兩岸關系發(fā)生微妙變化。表面上看是來自北京、馬英九、國民黨、民進黨的策略性舉動,實際上卻折射了兩岸關系深層結構里錯綜復雜的關系。而這顯然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減弱。
其實,在技術性第一階段和政治性第二階段之間,還有一個過渡階段。在這個過渡階段中,兩岸可就臺灣“國際空間”等問題展開探索,同時也可使已具有準官方色彩的互動,予以一定的升級和強化。這個階段在過去七個多月里雖然進展不明顯,但已經(jīng)悄悄地展開,這是十分可喜、更具建設性的一面。
過去七個多月里,馬英九利用各種場合,多次重申簽訂兩岸和平協(xié)定的意愿,甚至表示希望在其任期內(nèi)完成和平協(xié)定的簽署。從北京的反應看,北京對此顯然持較為開放和正面的態(tài)度。
北京對臺智囊、大陸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許世銓在《中國評論》雜志發(fā)表文章,首次回應臺灣關于“國際空間”的意愿。這是大陸對臺權威學者首次就這一問題發(fā)表意見。與此同時,臺灣學者也提出不少建設性意見,如臺灣大學教授張亞中發(fā)表《兩岸和平發(fā)展基礎協(xié)議芻議》,詳細提出了和平協(xié)議的細節(jié)處理方法。
政治磨合須有“路線圖”
著眼未來,無論是臺灣“國際空間”還是和平協(xié)議,若沒有雙方均認可的政治框架為基礎和前提,不啻將成為“摸著石頭過河”而充滿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因此,從現(xiàn)在開始,兩岸的有識之士就應當開始探索,未來的兩岸政治互動是否可能導致出現(xiàn)一個乃至數(shù)個可能的架構,以及在到達這一架構之前的一條乃至數(shù)條必要或可能的途徑。這也就是所謂的兩岸政治互動“路線圖”。
有了關于“路線圖”的概念,兩岸未來在包括臺灣“國際空間”在內(nèi)的一系列議題上的互動,才能遵循其內(nèi)在的邏輯而不致陷入“盲人摸象”的狀態(tài)。
在這里,需要理清:第一,所謂的政治框架,并非是臺灣原來理解的再試圖框住臺灣手腳,而恰恰是試圖觸碰和解決兩岸關系中結構性障礙;第二,關于“路線圖”的討論,并不否認兩岸目前的創(chuàng)造性模糊探索,相反恰恰是為了這一模糊性探索尋找更為穩(wěn)健的方向。
如何使兩岸關系不逆轉(zhuǎn)?
三年前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時,筆者曾有論斷認為,胡錦濤與馬英九的性格上有許多相同之處,兩人化學反應相投,只要條件合適,應該可以具有內(nèi)心感應。局勢的發(fā)展部分印證了這一論斷。
著眼于未來在政治框架上的互動,現(xiàn)實地看,人們不能寄希望于馬英九連任,而是必須以馬英九不能連任為考慮點。若這樣,未來留給北京和馬英九的時間只有三年多了,雙方能否研發(fā)出一個基本框架,將來臺灣不管誰上臺,兩岸關系都不致大逆轉(zhuǎn)。若錯過這一機會,則歷史又可能重寫。
從這個意義上說,兩岸在2009年的重要任務,是就臺灣適度“國際空間”和兩岸和平協(xié)議展開探索和磋商。(邱震海)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