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4日電 臺灣《經濟日報》14日刊文《從文字看歷史 河南人情有獨“中”》說,大陸幅員廣大,各地有各地的方言或特殊用語,但只有地處中原的河南人對于“中”這個字情有獨鐘。簡單一個“中”字不只意味深厚,也道盡河南文化與區(qū)位優(yōu)勢。
文章摘編如下:
順著黃河漫流,洛陽、鄭州、開封、安陽,先后20多個朝代、200多個帝王在此建都,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所謂“國之中心”是謂“中國”。
“中”這個字在河南話讀成“ㄓㄨㄥˊ”(注音),字義用法跟我們認知“中間”的“中”很不一樣。就像“中庸”的“中”,“中”這個字在河南話也是中性字,可以解釋成“好”、“行”、“能”,但語氣上又不是那么篤定。
例如說,朋友約出去玩,回答“中”,代表答應;如果臨時去不了,“中”這個字也可以解釋成沒有很確定的意思,不算失信。
“中”,特別在河南人喝酒時常用得上。如果要勸別人喝酒,別人不喝,可以直說“不中”,就是指“不能不喝”、“快喝吧”。河南人喜歡說“中”,也只有地處中原的河南人,夠格用這個字。
以鄭州為中心向外畫個半徑80公里的圈,是一小時可以到達的區(qū)域,約有2300萬居民,經濟總量約人民幣8200億元;繼續(xù)向外擴充,三小時可以抵達河南省內所有的重要城市,GDP為人民幣1.5萬億元。
再往外畫圓,半徑500公里的六小時經濟圈,涵蓋石家莊、濟南、太原、西安、武漢與合肥等重要城市;若延伸到半徑1000公里,幾乎輻射中國大陸逾7.9億人口。(何蕙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