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手机版,精品二区三区香蕉天天躁狠狠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外媒詳析日"華裔大臣"蓮舫 吁勿一廂情愿地誤解
2010年06月21日 14:39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蓮舫,女,日本國會參議員。出生在東京。2004年7月,蓮舫獲得92萬張選票,當選為參議院議員,她是唯一一位有華裔背景的國會議員。 中新社發(fā) 段躍中 攝

版權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網(wǎng)6月21日電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1日刊發(fā)資深報人黃彬華的文章《蓮舫:日本首位“華裔”大臣》,文章向讀者介紹了這位日本政壇“華裔”女國會議員的經(jīng)歷。文章也說,蓮舫能在日本政壇大展拳腳,純粹是她個人的風云際會,有條件,夠努力,根本無關她的華人血緣,更非她對華人社會有號召力,或能代表華人產(chǎn)生一定的政治影響。不論是大陸或臺灣,把蓮舫的個人成功當作華人在日本地位提高,甚至苦盡甘來的象征,是一廂情愿的誤解,也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文章摘編如下:

  日本史無前例,國會出現(xiàn)一位“華裔”女國會議員,而且在短期內受委為內閣部長。

  對這位名為“蓮舫”的女部長,一般日本人固然也對她刮目相看,但并非在意她的特殊出身,而是在她的鋒芒畢露和口齒伶俐特殊表現(xiàn)上。但在華人世界則有更為強烈的反應,特別是認為她已替臺灣“光宗耀祖”的大小傳媒,則把她吹捧成另一個“臺灣之光”樣板,還給人產(chǎn)生一個錯覺:華人在日本開始受到了重視,甚至可以在政界揚眉吐氣了,這還真是“華人世紀”到來的最新例證。

  蓮舫,42歲,已婚,本名是“村田蓮舫”。1967年11月28日在東京出生,父親謝哲信祖籍臺灣,母親是地道日本人齋藤惠子。她是典型的中日混血兒。1985年,蓮舫18歲那年入籍日本,1993年與日本人村田信之結婚,1995年夫婦倆前往中國北京大學漢語中心念中文,回國后參加民主黨,并于2004年7月首次當選參議員。雖是政壇“一年級生”,她卻在2010年受委為菅直人內閣的行政刷新大臣,就此平步青云成了新的“內閣之花”。

  民主黨“廣告牌女郎”

  蓮舫重造型,言行、服飾,都給人獨出心裁、精明能干的印象。由于她參加過選美,當過模特兒和電視臺娛樂節(jié)目主持,大學畢業(yè)之后又當過朝日電視臺的新聞主播,不僅語言能力強,言詞也犀利,使她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風頭人物。

  民主黨吸收她,一就是看中她的知名度;二她是一位成功的職業(yè)女性;三她婚后育有一對龍鳳胎,不僅慕煞一般婦女,還可以成為解決當前日本最棘手的少子與人口老化問題的新示范,有助于民主黨吸取婦女選票,因此把她塑造成為民主黨的“廣告牌女郎”。

  民主黨掌握政權之后,一度謠傳她將成為鳩山內閣的“副大臣”,但一直空雷不雨,最后只讓她擔任行政刷新會議的“事業(yè)分檢”委員之一。所謂“行政刷新”,目的是削除不必要的國庫開支,從“開源節(jié)流”外的角度,為新政府尋求更多財源,以應付民主黨政府新增加的開支。

  一黨獨大的政治體制,保守勢力的長期政權,不僅塑造了“政、官、商”的鐵三角構造,還將“金權政治”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民主黨所以新設“刷新會議”,一、是要打破傳統(tǒng)的官僚體制統(tǒng)治形態(tài);二、要兌現(xiàn)民主黨的“政治領導”取代“行政(官僚)領導”的政綱;三、要杜絕日本官僚體制的最大弊端,即官僚退休后“下凡”法定機構或團體的陋習;四、要斷絕自民黨與官僚狼狽為奸的共生關系。民主黨上臺后新設行政刷新會議,是要讓更多民主黨人國會議員能直接參與國政活動,而民主黨給蓮舫提供這個實習和表演的舞臺,不僅讓她有機會一顯身手,還給她攀登政治巔峰制造了機會。

  蓮舫就充分利用公開的“事業(yè)分檢”會議,特別是在電視轉播活動時,她的鐵面無私,單刀直入,又詞鋒銳利的表現(xiàn),確實為沉悶的日本政壇帶來新風,“政壇新星”的形象深深植入民心。蓮舫不僅熟悉電視宣傳手法,還通過精心設計的妝扮,如白色套裝加黑色外套,形成“黑白分明”的造型效應,她不僅成了民主黨的“內閣之花”,還迫使過去自民黨的所謂“美女刺客”全都靠邊站了。

  “美女刺客”靠邊站

  蓮舫的“必殺”姿態(tài),一方面給人耳目一新的快感,另一方面又給傳統(tǒng)日本社會帶來重大沖擊,特別是在保守勢力核心的自民黨內,什么“紅衛(wèi)兵”、“本來不是日本人”等罵聲便四起。

  也許是蜀中無大將,或是“美女刺客”文化已經(jīng)生根的結果,蓮舫遇到了“天時地利”的最佳時辰,使她顯得更光芒四射,而且官運亨通。其實,蓮舫僅是政壇一個新人,名副其實的政壇“一年級生”,連論資排輩都還輪不到她的份;但她不僅在“事業(yè)分檢”會上嶄露頭角,而民主黨又缺乏耀眼的女性政治明星,特別是在美軍沖繩基地問題與執(zhí)政聯(lián)盟的社民黨鬧翻之后,必須有一名女將填補社民黨首福島瑞穗的空缺,風云際會,蓮舫就成了唯一的“美女”候補。

  除此之外,民主黨即刻就要面對一場嚴酷的選戰(zhàn),就是7月份的參議院選舉。蓮舫參議員的第一屆任期剛滿,由她帶領其它民主黨候選人迎戰(zhàn),如能保住江山便是功勞不小,能夠取得選舉大捷,更將成為民主黨的福將,她在黨內地位能否更上一層樓就看這場參議院之戰(zhàn)了。

  另一方面,從菅直人原本有意委任蓮舫為消費者與少子化問題大臣,直接取代福島,到擢升她為內閣賣點之一的行政刷新?lián)敶蟪,說明她真的是官運亨通。但蓮舫到底政壇的經(jīng)驗有限,特別是她又是個新“歸化”日本人,再從日本社會原本就重男輕女,處處要論資排輩的社會風土來說,蓮舫等待著的考驗會有不少。

  首先,蓮舫當事業(yè)分檢委員削減預算時刻,曾對發(fā)展新一代超級電腦需要龐大預算提出質疑。她主張削減預算的同時,還心直口快說了一句令傳統(tǒng)日本人憤概的話。她問:日本“當老二就不行嗎?”這不僅引起學界的不滿,還引發(fā)前自民黨大佬,前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大臣平沼赳夫咆哮說:“她本來就不是日本人,歸化日籍后才成為國會議員,居然說出那種話!”

  這一事件說明,不論她是否已經(jīng)歸化,不是正統(tǒng)日本人就得不到信任的風土依然濃厚,更不要說什么“外人”或華人參政的機運已經(jīng)來臨。事件也提醒蓮舫,即使她已經(jīng)入籍日本,種族歧視的基因隨時可能轉化為施加在她身上的巨大政治壓力。

  欠缺文化傳承力量

  其次,蓮舫雖然在東京出生,受教育,在她留學北京之前,甚至完全不懂中文,這點她與大部分第一代日本華僑,特別是臺灣出身的華僑類似,他(她)們都是被同化的一代。但是,她在臺灣的家庭背景復雜,從她的日本媽媽,至今仍然經(jīng)營著日本的臺灣香蕉進口貿(mào)易這點來看,政商關系的色彩依然濃厚。這些也許跟蓮舫個人無關,但卻難免令人遐想。

  蓮舫跟世界華人的遭遇基本相同。日本、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復雜關系,也許會讓蓮舫的政治前途增添變數(shù)。

  她從一個中國人、謝家女兒,變成歸化日本人的過程中,在法律上就更換了三次姓氏。即原來的謝蓮舫,到利用母姓入籍日本后成了齋藤蓮舫,結婚后使用夫姓又改為村田蓮舫。從政之后又為了突出形象,將“蓮舫”當藝名和通稱正式登記為國會議員姓名。

  謝家原本為臺灣臺南白河鎮(zhèn)人。祖父早年過世,祖母陳杏村,據(jù)說是個長袖善舞的商人兼政海中人。二戰(zhàn)期間,她從日本殖民的臺灣跑到日本軍事占領的上海,與當?shù)厝哲姼吖俳⑵鹁o密關系,因此獲得煙草銷售特權。為表示效忠,還以“杏村1號”、“杏村2號”名義向日軍捐獻過兩架戰(zhàn)斗機。這些都是聞名遐邇的歷史事跡。

  日本投降后,陳杏村還一度以“漢奸罪”被起訴。她后隨國民黨撤退到臺灣,不僅獲判無罪,還重新活躍于臺灣商界與政界。又因陳杏村向日本開拓香蕉貿(mào)易管道有功,受到國民黨政府嘉獎。戰(zhàn)后日本的臺灣香蕉貿(mào)易專利,因此繼續(xù)掌握在陳家手中。

  對“外人”抗拒心態(tài)

  蓮舫的父親謝哲信留學日本,娶了“資生堂小姐”齋藤桂子。父親早逝,母親繼承家業(yè),繼續(xù)壟斷臺灣香蕉入口事業(yè),因此,蓮舫在日本是富家小姐,除了文化的失落,基本沒有個人的辛酸。倒是她在傳媒界稍有名氣之后,“臺獨”勢力不斷接近她,包括陳水扁當上“總統(tǒng)”、陳唐山成為“外長”之后,尤其后者就自稱為她祖母一邊的“舅舅”,一再安排她造訪臺灣,希望她成為“臺獨”的支持者。

  蓮舫出道初期,也許曾經(jīng)猶豫,但她最終前往北大念書一年半,又與夫婿同游廣袤的中國大地,加上親眼看到中國的崛起,她的民族意識也許有變化。但她既然入籍日本,又平步青云成為眾人羨慕的女大臣,她對國家效忠問題當然會更加謹言慎行。一句話,日本還不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出于大環(huán)境的改變,即使讓一些人入籍日本,日本卻萬萬還未到對他(她)們一視同仁的境界,包括蓮舫如有不夠“日本”的表現(xiàn),她依然會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

  另一方面,蓮舫能在日本政壇大展拳腳,純粹是她個人的風云際會,有條件,夠努力,根本無關她的華人血緣,更非她對華人社會有號召力,或能代表華人產(chǎn)生一定的政治影響。不論是大陸或臺灣,把蓮舫的個人成功當作華人在日本地位提高,甚至苦盡甘來的象征,是一廂情愿的誤解,也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參與互動(0)
【編輯:吉翔】
    ----- 海外華文報摘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