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3日電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4月23日發(fā)表社論說,國際米價大漲,越南為確保國內供應無卻,限制了稻米出口,結果世界最大白米進口國菲律賓竟因此而鬧米荒。馬來西亞耕種的稻田,目前只能滿足國內約70%的白米需求,剩余的需從泰國和越南入口。在第九大馬計劃下,我國(馬來西亞,下同)希望能達致90%的自供自足的目標。隨著國際糧價的不斷上漲,政府已將目標上調至100%。然而,我國要增加稻米的產量,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
社論摘錄如下
今早我到茶室吃早餐。干撈豬肉粉端上來,老板照舊收3令吉30仙。我見碗中的米粉量明顯減少,順口說道:“哇,怎么越來越少?遲些要用放大鏡了!”老板有點無奈地回答說:“米粉一直起價,我們(豬肉粉)又不能隨便起價,只好減少份量了!
過去一年,大麥、小麥和玉米的價格不斷上漲。今年,終于輪到亞洲地區(qū)的主糧,白米“吐氣揚眉”了。白米價格在今年首3個月上漲了近四成。米粉的原料就是白米,白米價格漲,米粉自然水漲船高。
國際米價大漲,越南為確保國內供應無卻,限制了稻米出口,結果世界最大白米進口國菲律賓竟因此而鬧米荒。
馬來西亞耕種的稻田,目前只能滿足國內約70%的白米需求,剩余的需從泰國和越南入口。在第九大馬計劃下,我國希望能達致90%的自供自足的目標。隨著國際糧價的不斷上漲,政府已將目標上調至100%。
我國氣候適合耕種,政府也一直提供補貼給農民,卻一直無法生產出足夠的米糧。我國有近30萬名稻農,可惜效率不高,個中原因當然不簡單。
據統(tǒng)計,有一半的稻農擁有的田地少過3英畝。耕作面積小是產量無法提升的結構性因素。據說半島已經沒有多余的土地可供開拓為新的稻田,因此政府才會有將砂州發(fā)展成為新的米倉的構想。也就是說,現(xiàn)有稻田除非在土地擁有權方面作出重組,使耕種得以機械化和現(xiàn)代化,要增產是拉牛上樹。
而稻田的平均回酬遠比油棕、橡膠等原產品低,也是稻農貧窮的癥結,更是稻田不斷被其它農作物蠶食的原因。
此外農耕工作辛苦回酬卻不高,年輕人興趣缺缺。因此,我國的稻農有超過六成是年逾60的銀發(fā)族,也就不足為奇了。要增加我國稻米的產量,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