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來自東盟10國的158名青年代表,與中國北海市青年代表在百米長卷上簽上自己的姓名,為攜手共建繁榮、穩(wěn)定、和平的生態(tài)海灣明志。當日,前來中國開展多領域交流與對話的東盟10國青年代表,在北海市大冠沙紅樹林景區(qū)與該市青年代表同栽寓意友誼與合作的紅樹林,并以此定為“中國—東盟青年營紀念林”。 中新社發(fā) 黃美玲 攝
|
6月22日,來自東盟10國的158名青年代表,與中國北海市青年代表在百米長卷上簽上自己的姓名,為攜手共建繁榮、穩(wěn)定、和平的生態(tài)海灣明志。當日,前來中國開展多領域交流與對話的東盟10國青年代表,在北海市大冠沙紅樹林景區(qū)與該市青年代表同栽寓意友誼與合作的紅樹林,并以此定為“中國—東盟青年營紀念林”。 中新社發(fā) 黃美玲 攝
|
中新網(wǎng)7月7日電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發(fā)表題為《中國青年準備好了,我們呢?》的文章說,這次的中國—亞細安青年營,讓我一再看到中國青年如何處變不驚、臨危不亂,從容地解決問題。從這些國家未來棟梁身上,我感受到他們的熱情、自信、成熟、穩(wěn)重。因此,他們能夠自豪地大聲說“We are ready”。但是,反觀自己,我們準備好了嗎?一些新加坡青年到了中國,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中國的文化、歷史、語言等都缺乏認識。
文章摘錄如下:
當我手握北京奧運火炬的那一刻,內心充滿著感動和驕傲。雖然我們參加的只是火炬?zhèn)鬟f友誼賽,但在我們手中的卻是真正的北京奧運火炬。奧運圣火沒經(jīng)過新加坡,因此我們當下覺得能夠如此近距離接觸奧運火炬,比許多新加坡青年都幸運。
火炬?zhèn)鬟f友誼賽是今年中國—亞細安青年營的活動之一。上個月,亞細安各國應中國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邀請,各派約20人到廣西和廣州出席中國—亞細安青年營。我身為新加坡全國青年理事會的理事,受委為新加坡代表團團長,所帶領的新加坡團隊包括大學生、年輕企業(yè)家、年輕藝術家和青年事務工作者。
此行除了能夠近距離接觸奧運火炬,另一大收獲就是有機會親自和中國的優(yōu)秀青年交流,了解他們如何為面向世界做好準備,感受他們的自信。
早在我們抵達前,主辦單位就已經(jīng)花了許多時間挑選負責接待我們的大學生義工,并給他們提供培訓。這些學生義工除了能講英語,有的還會說馬來語、泰語、越南語等,因此他們和亞細安代表們都能交談自如,一路上給我們介紹各地方的歷史背景和特色。
雖然我們這些出席者都是青年領袖,不是什么國家大人物,但是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作為主辦單位,卻依然對我們非常重視,讓我們覺得賓至如歸。無論是在機場的接送或是行程的安排,一路上總有一群幕后工作人員在四處奔波,確保一切順利,環(huán)環(huán)細節(jié)都照顧得非常周到。參加者只需專心參與活動,不必為行政事務操心。
例如在防城港,我們住的是一家較小的酒店,服務也比較有限,但有一批義工在酒店大廳站崗,負責協(xié)助團員們把行李搬入房。離開那天,我們一退房,義工們便到各間客房為團員再檢查一遍,結果發(fā)現(xiàn)其中一名團員在退房時遺漏了一條電腦電線,即刻趕在我們的巴士開動前給我們送來。
一名越南團員在訪問中途發(fā)生了盲腸炎,義工們立刻將他送入當?shù)蒯t(yī)院,之后在醫(yī)生的建議下把他送上飛機,回國動切除盲腸手術。這整個過程中,其他活動依然如常進行,絲毫不驚動其他參加者。若不是越南團長事后親口告訴我們,我們還不知道發(fā)生了這么個狀況。
另一個國家的好些團員把回程機票給弄丟了,主辦當局也派人來回跑了幾個地方,為他們搞定了。
在防城港,當?shù)卣疁蕚淞藗大型露天舞臺,讓當?shù)厍嗄旰蛠喖毎睬嗄晖ㄟ^文藝表演進行交流。我們這些參加者都是沒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的“演員”,但在當局的周詳安排下,演出非常成功,還在地方電視臺播映。
新加坡代表金益文(26歲)說:“我們下午經(jīng)過舞臺時,看到那里還是空蕩蕩的,但是在短短一兩個小時內,一切舞臺設備和布置都準備妥當,可見他們的效率有多高!
那一夜,璀璨的煙花覆蓋了防城港的夜空,中國—亞細安青年營全體參加者隨著最后一支歌曲“We Are Ready”熱情起舞,全場沸騰起來,把氣氛帶到最高點。
We Are Ready這首北京奧運倒計時主題歌,歌詞是這么寫的:“……一天一天的等待,心情更加澎湃,創(chuàng)造最大的舞臺,最豪邁的時代。這片土地已經(jīng)準備好,打開夢想起飛的跑道,讓全世界的目光,降落在我們的懷抱……漫天燦爛的煙花,在驕傲的盛開。這個民族已經(jīng)準備好,帶著笑容來向你問好……”
任何活動都難免出現(xiàn)臨時狀況,但是這次的中國—亞細安青年營,讓我一再看到中國青年如何處變不驚、臨危不亂,從容地解決問題。從這些國家未來棟梁身上,我感受到他們的熱情、自信、成熟、穩(wěn)重。因此,他們能夠自豪地大聲說“We are ready”。
但是,反觀自己,我們準備好了嗎?一些新加坡青年到了中國,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中國的文化、歷史、語言等都缺乏認識。
新加坡管理大學四年級生張鳴恩說:“我們總說新加坡人是雙語人才,但到了中國,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華文華語根本不行。我雖然是華人,但和中國青年溝通時竟然得用英語。這讓我感到非常羞愧!
新加坡依然能夠夢想成為中國和世界的橋梁嗎?就憑我們的英文比較強?恐怕那還不夠。一方面,許多中國青年的英文英語能力已經(jīng)在迎頭趕上。另一方面,在和亞細安其他國家代表的交流過程中,我也深切體會到要和其他國家交往,英文的強弱并不是最重要的。
在國內,我不時會聽到一些新加坡人因為英語比鄰國人民來得強而產(chǎn)生優(yōu)越感,以為肯定通行無阻。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因為友誼的橋梁是用心而不是用口來建立的。即使大家都在用英語交談,但基于文化上的差異,不同國家的代表對所討論的課題的詮釋與接受程度都不一樣。
新加坡講求高效率,英語也說得很快,但話說出口了并不表示對方都聽明白了或者全盤接受了。反觀參與活動的中國青年,英語雖然未必講得像新加坡青年那么流利,但因為他們把速度放慢了,加上帶有親切的微笑,反而更容易被其他國家代表理解和接受。
是否真摯待人;是否夠主動踏出第一步;是否有足夠的EQ去應付各類社交場面,這些都是我們的青年在課本中沒學到的。在活動過程中,我看到新加坡青年一天天在學習,學著踏出新加坡的小圈圈,學著如何與其他文化的人溝通。
不少新加坡人往往要等到走出國門,才發(fā)現(xiàn)世界原來很大,自己原來還沒做足準備。這些青年通過這次訪問活動,開拓了視野,但更多的本地青年是否仍只忙著啃書本呢?地球不斷地在轉動,世界變化的步伐很快,新加坡青年準備好了嗎?(洪藝菁)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