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在地域文化的迷霧里,怎么會有大格局的創(chuàng)造力?”盡管時下“城市文化”、“地域魅力”是時髦的語匯,學者余秋雨卻唱起了反調(diào)。他尖銳地指出,當前的文化思維存在誤區(qū),“抱著行政區(qū)劃不肯放”的“地域文化迷霧”最為嚴重。
據(jù)報道,“現(xiàn)在很多地方都引以為豪所謂的地域文化。今天這個地方立個碑,說是‘孔子誕生地’;明天那里考證出來是孔子爺爺?shù)墓枢l(xiāng),立刻就會開研討會、座談會,恨不得把全國的學者都請去為它寫文章,要做成‘孔祖誕生地’,非要搶過人家的風頭。”余秋雨對這種爭奪“文化名人”,標榜地方文化特色的現(xiàn)象深表無奈。而對蔓延到各地的“地域文化”熱潮,這位學者不得不提出文化預警。“你總是繞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守著那么點文化,還提什么活力?”
“地域文化是虛假的”,用曾經(jīng)在一塊土地上出現(xiàn)的文化名人,來證明這塊地方的文化價值,在余秋雨看來并不可取!耙粋人不僅僅是他生活之地的文化承載者,更是多元文化的綜合體。只有20多年歷史的深圳,或者古都西安,兩地小學生學習唐詩宋詞的時候,并沒有不同。他們分享的文化早已超越了行政區(qū)劃。”余秋雨說,“居住地或者停留地的概念,和文化的大概念不能相提并論。退一步說,孔子孟子還有很多文化名人生活的時候,行政區(qū)域也和今天不同,這樣‘制造’出來的地域文化有什么意思?”
曾經(jīng)寫過《上海人》為上海正名的余秋雨,如今也對上海的“地域文化”提出質(zhì)疑,“并不是說石庫門,越劇、滬劇、滑稽戲不好,但是在守住現(xiàn)有文化的格局上,上海應該想想如何創(chuàng)造影響力更大的文化。都說上海是‘海派文化’,但是真正的上海文化代表,他們的成功恰恰是因為超越‘海派’,走向了更大的格局!
(來源:香港大公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