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jīng)|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chǎn)|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庫|圖片網(wǎng)|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chǎn)經(jīng)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nèi)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余秋雨:莫陷“地域文化”迷霧

2006年11月16日 13:44

  “守在地域文化的迷霧里,怎么會有大格局的創(chuàng)造力?”盡管時下“城市文化”、“地域魅力”是時髦的語匯,學者余秋雨卻唱起了反調(diào)。他尖銳地指出,當前的文化思維存在誤區(qū),“抱著行政區(qū)劃不肯放”的“地域文化迷霧”最為嚴重。

  據(jù)報道,“現(xiàn)在很多地方都引以為豪所謂的地域文化。今天這個地方立個碑,說是‘孔子誕生地’;明天那里考證出來是孔子爺爺?shù)墓枢l(xiāng),立刻就會開研討會、座談會,恨不得把全國的學者都請去為它寫文章,要做成‘孔祖誕生地’,非要搶過人家的風頭。”余秋雨對這種爭奪“文化名人”,標榜地方文化特色的現(xiàn)象深表無奈。而對蔓延到各地的“地域文化”熱潮,這位學者不得不提出文化預警。“你總是繞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守著那么點文化,還提什么活力?”

  “地域文化是虛假的”,用曾經(jīng)在一塊土地上出現(xiàn)的文化名人,來證明這塊地方的文化價值,在余秋雨看來并不可取!耙粋人不僅僅是他生活之地的文化承載者,更是多元文化的綜合體。只有20多年歷史的深圳,或者古都西安,兩地小學生學習唐詩宋詞的時候,并沒有不同。他們分享的文化早已超越了行政區(qū)劃。”余秋雨說,“居住地或者停留地的概念,和文化的大概念不能相提并論。退一步說,孔子孟子還有很多文化名人生活的時候,行政區(qū)域也和今天不同,這樣‘制造’出來的地域文化有什么意思?”

  曾經(jīng)寫過《上海人》為上海正名的余秋雨,如今也對上海的“地域文化”提出質(zhì)疑,“并不是說石庫門,越劇、滬劇、滑稽戲不好,但是在守住現(xiàn)有文化的格局上,上海應該想想如何創(chuàng)造影響力更大的文化。都說上海是‘海派文化’,但是真正的上海文化代表,他們的成功恰恰是因為超越‘海派’,走向了更大的格局!

  (來源:香港大公網(wǎng) )


 
編輯:陳安娜】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chǎn)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