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華人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迢迢祭陵路 拳拳赤子心--公祭軒轅黃帝側記
2007年04月05日 23: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西安四月五日電 題:迢迢祭陵路 拳拳赤子心

    中新社記者 冽瑋 李迪

  “水有源,樹有根”!皩じ雷妗笔茄S子孫固有的文化情結。連續(xù)六年參加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活動的澳大利亞陜西海外聯(lián)誼會副會長張俊明說,他的爺爺從小就告訴他,你的根在中國,在一個叫做“黃帝陵”的橋山之巔,那是所有華夏子孫的源脈。你一定要去尋根祭祖。

  于是,從二00二年起,張俊明不辭勞苦,萬里迢迢,輾轉趕來陜西參加一年一度的公祭典禮。即使在二00三年,非典肆虐,澳大利亞政府出面告戒其國民不要去中國的時候,他仍然不改初衷,一如既往地組團而行。當年,他所率領的祭祖團,成為清明公祭黃帝典禮上唯一的海外僑胞代表團。

  他告訴記者,海外游子常思祖,離枝落葉盼歸根。有個二十多歲的澳大利亞華裔女孩,名叫謝明莉。去年來祭祖后,有感于“千流同源,萬脈歸宗”的盛況,今年特意再度拜祭。為的是欣逢盛世,祈祝黃帝盛德如祥云化雨,福佑華夏子孫。

  有著這樣想法的海內外華人,不在少數。

  據了解,今年,參加公祭軒轅黃帝活動的各界人士約一萬人,比去年多一倍,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達到兩千人,其中臺灣同胞明顯增多,有三百多人。統(tǒng)計資料顯示,自一九九二年以來,海內外炎黃子孫為整修和保護黃帝陵捐贈一點二億多元人民幣。前往黃帝陵祭祖和觀光者由整修前的每年幾萬人次上升至近年來五、六十萬人次。許多人通過黃帝祭祖活動,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加深了認同感。在談到祭拜黃帝陵時由衷的動情,更印證了一句老話“血濃于水”。

  來自臺灣的胡志直老人身板筆挺,行步生風,走在人頭攢動的公祭黃帝陵的潮流中,透出一股勃勃的英氣。他驕傲地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二次來拜謁黃帝陵,憑著八十五歲的高齡,足以讓他在丁亥年清明祭祖的人群中充當一回“老大”了。

  沐浴著和煦的春風,出生于香港的陸詠儀女士一身玫瑰紅唐裝,如花綻放。在陜西省海外聯(lián)誼會組織的“炎黃子孫林”種植活動上,她無疑是祭祖者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當得知整座橋山,僅上千年的柏樹就有六千多棵,她驚奇不已,伸出纖纖素手欲去摟抱,一位當地人笑道,這個不算什么,在軒轅廟,有一棵黃帝手植柏,樹齡五千余年、樹高十九米,七個人也摟不過來。當地人說是,七摟八揸半,疙里疙瘩不上算。

  許多海外僑胞稱,此次能夠親臨黃帝陵公祭現場,感受到的不僅是血濃于水的親情,更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濃郁底蘊,使他們以身為炎黃子孫而自豪。他們用“舍不得停箸、舍不得休息、舍不得離開”,“每天都要用晚上休息的時間來沉淀一天的收獲”等來形容期間的感受。臺灣的胡志直先生還為大家贈送了自己的書法作品“黃帝始烹轂,為粥五千年”,以表達對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崇敬之情。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