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在线观看,日韩无码精品尤物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華文教育
    結合學生發(fā)展 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讓漢語熱長存
2009年09月08日 08:58 來源:新華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作為一名海外漢語教師,我們的工作有苦也有樂,但我們始終牢記,我們的使命是將漢語和中國文化傳播給更多的肯尼亞人,”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副院長撒德全教授6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他介紹,作為非洲成立最早的孔子學院,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自2005年12月掛牌以來發(fā)展迅速,在短短3年多時間里,已經將漢語課程從單純的興趣課程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選修課、必修課、學位課程和培訓班,并且即將成立正規(guī)的漢語專業(yè),學院的學生人數(shù)也由最初的三四十人增加到目前的近120人。

  談起在學院任教兩年多來的感受,撒德全說,他對于當?shù)孛癖妼W習漢語態(tài)度的認識也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2006年初,剛到肯尼亞的他發(fā)現(xiàn),與自己此前想像的不同,當?shù)貙W生對學習漢語并沒有太高的熱情,學院的學生人數(shù)也不多。

  但隨著學院加強宣傳力度,越來越多的肯尼亞人報名參加漢語課程,報名者一度多達上百人,這在給當時僅有兩名教師的孔子學院帶來壓力的同時,也讓撒德全看到了當?shù)厝藢W習漢語的潛力。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又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學習漢語有興趣、有熱情,但在學習上卻不刻苦,很難達到我們老師的要求。而如果對他們施加太多壓力,有些學生就會被嚇跑,”撒德全說。

  他認為,造成這一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孔子學院的漢語課程屬于興趣課,學生缺乏刻苦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學生看不到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能給他們的未來帶來任何實際變化。

  撒德全說,要在非洲辦好孔子學院,就不能不考慮當?shù)氐倪@些實際情況。由于當?shù)亟洕l(fā)展水平較低,學生們即使是從內羅畢大學這樣肯尼亞首屈一指的大學畢業(yè),大部分也很難找到工作。因此,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開始在為學生提供漢語培訓的同時,把教學與學生們的未來發(fā)展結合起來,盡可能從多渠道為他們提供出路。

  例如,該院今年已經通過中國國內有關部門為40多名學生申請到各類長期和短期赴華留學獎學金,其中包括8個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名額的獎學金,過去幾年來在孔子學院堅持學習漢語時間較長的學生基本上都獲得了免費去中國深造的機會。

  此外,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還與當?shù)刂匈Y企業(yè)等建立了密切聯(lián)系,為這些企業(yè)培訓和輸送懂得漢語的學生,這樣既為這些學生找到了工作,也解決了部分中資企業(yè)的用人問題。

  “孔子學院的核心職能除了教授漢語之外還有傳播中國文化,在這方面我們學院也正做著多方面的工作,”撒德全說。比如,在孔子學院的聯(lián)絡協(xié)調下,中國國內有關院校今年晚些時候將在內羅畢召開一個中醫(yī)藥培訓班,向肯尼亞及其周邊國家的當?shù)蒯t(yī)生和研究人員介紹中醫(yī)中藥知識。針對肯尼亞至今沒有一個正規(guī)中國武術傳授機構的情況,孔子學院最近還開設了一個武術班,請當?shù)厝A人教授太極拳、太極劍和長拳等中國傳統(tǒng)武術,深受當?shù)孛癖姎g迎。

  “孔子學院就像一扇窗,我們希望通過這扇窗能讓更多肯尼亞人了解中國語言文化,”撒德全說。(趙卓昀)

    ----- 華文教育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