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講華語又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其實,要做一個好醫(yī)生,懂得講華語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因素。
大部分的(新加坡)本地華人都比較喜歡講華語,尤其是年長者與受華文教育者。當然,年輕一輩的新加坡人,對華語可能比較陌生。
當醫(yī)生,一定要能有效地與病人溝通。經過翻譯后的交談,始終隔層紗,因此,病人有很多時候想跟醫(yī)生作私下交談。根據我的觀察,直接的交談比較有效。
除了本地華人外,很多外地病人,如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及印尼的華裔,都愛說華語。
很多中學生,甚至醫(yī)科生,都不知道能講華語的重要性。
我本身在香港出生,從小到大都講廣東話,從幼兒園到中五,上課時老師都用廣東話來教學。
很多香港人,包括我在內,都以為廣東話就是中文。
我是從17歲來新加坡讀初院后,才開始學講華語的?慈A文報或用華文書寫,我還可以,聽華語或講華語,我就不行。
每次華文老師叫我念華文時,都會弄到全班同學捧腹大笑。我在初院一年及二年級的華文口試都不合格!
但當我進入醫(yī)科院后,我才領悟到華文的重要,并下定決心學講華語。
第一,我每天都看華文新聞,聽電臺的新聞廣播。新聞播報員講的華語,是最標準的。此外,現(xiàn)在很多本地制作的華文節(jié)目的華文水平都很高,值得我去學習。
第二,我太太是新加坡出生的,她的華語講得很好,她是我的個人導師。
第三,我每天不斷練習,我的實習對象就是我的病人。雖然我也有自知之明,但我也會毫不羞怯地用華語跟病人交談。
到現(xiàn)在,我還不是說得很流利,常鬧出不少笑話,如我把“眼睛”讀成“眼鏡”,把“肚子”讀成“桃子”,“排斥”變成“白癡”等。但大多數(shù)的病人都會原諒及接受我不太完美的華語。
最令我覺得安慰的,是那些從中國大陸或臺灣來的病人都聽得懂我所說的東西。
講華語,不一定要講得多么標準,只要說得對,用字恰當便可。就算來自雅加達、吉隆坡或馬六甲等不同地方的華人,都有不同腔調。
講華語就像做運動一樣,需要不斷鍛煉,才能進步。對一個醫(yī)生來說,能講華語,是一樣不能缺少的技能。(摘自: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作者:韋俊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