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諺:“春打六九頭,遍地走耕!、“春早人更勤,人勤地生金”。春天為四季之首,立春為二十四節(jié)的第一節(jié),象征春天的到來,萬物復蘇。在農(nóng)耕時代,立春日還要舉行慶典活動。
立春的頭一天為迎春,屆時,已當朝帝王要率群臣舉行盛大的迎春大典,有的還要親自扶犁耕地,以表示對農(nóng)耕的重視。過去,在民間還有在立春日天未大明時,農(nóng)民就在自家的耕地里,面對啟明星翻上幾锨土,以祈新的一年里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打春!钡膬x式也是在立春這天,官府在府衙前造一土牛或紙牛,內(nèi)裝五谷雜糧,從早到晚凡路過這里的人,都可以鞭打春牛,表示鞭策耕牛,辛勤耕耘。牛肚里的糧食四下流出來,象征打出了當年的糧食豐收。舊歷書的首頁上,多印一孩童騎在牛背上,手持柳鞭,口吹橫笛,題名為“春牛圖”,這也是立春的象征。民俗中還有立春日喝春酒、吃春菜的習俗。春酒一般在冬季釀制,到立春日飲用。盤中的青菜常由蔥、芹、韭菜和竹筍四樣組成,寓意農(nóng)家一年四季精明、勤勞、長久、興旺。在中原地區(qū)人們還習慣在立春這天生吃白蘿卜,謂之“咬春”,民諺說“春吃蘿卜如梨脆,化淡止咳又養(yǎng)胃”。從醫(yī)學觀點上看,對防止疾病是有好處的。
立春位于二十四節(jié)之首,有趣的是有時一年交兩個立春日,第二年則無立春日。如2009年2月4日(農(nóng)歷己丑年正月初十)和2010年2月4日(農(nóng)歷己丑年十二月廿一)均為立春日,按農(nóng)歷己丑年來說,就是一年兩個春,庚寅年則無春。但農(nóng)村人有自己的說法:“一年打兩春,遍地生黃金”,說當年定能莊稼長勢好,豐收在望。沒春的年份人們稱其為“暮糊年”,人們又會說“暮糊年好收田,在于人勤地不閑”。事在人為,不管當年有立春或是無立春,只要勤干,不怕沒飯。有人把沒有立春的年份說成是“瞎年”或“寡婦年”,此說法不足為信。
關于二十四節(jié)的推算,因為農(nóng)歷五年之間兩頭閏月,日期很不固定。若按公歷則比較有規(guī)律,每個月有兩節(jié),上半年一般為每月的6日或21日前后,下半年在每月的8日或23日前后。有一首二十四節(jié)歌可作參考:
地球繞著太陽轉,轉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jié)緊相連。
若按公歷來推算,每月兩節(jié)不改變,
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在八二三,
這些就是交節(jié)日,相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jié)有先后,四句口訣記心間:
春雨驚春青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連德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