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中級法院日前對一起儲蓄合同糾紛案件作出終審判決:犯罪嫌疑人使用“木馬”程序入侵互聯網的網站服務器,竊取了網上銀行客戶的身份證號碼、銀行賬戶及密碼,并利用這些資料辦卡竊取儲戶存款,銀行應當向儲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2002年9月,福州市民姚某到中國建設銀行福州廣安支行辦理人民幣活期儲蓄業(yè)務,存入人民幣4.9萬元,建行廣安支行向姚某出具了通存通兌的活期儲蓄存折和龍卡儲蓄卡各一張,此后姚某多次使用該存折和儲蓄卡。到2006年6月11日為止,原告賬戶存款余額為6.7萬元。
當年6月底,姚某發(fā)現賬戶存款金額僅剩400元,他到建行廣安支行查詢后發(fā)現,其存款于6月12日在建行福州市連江支行及其鳳城分理處被他人取走。
姚某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查明,犯罪嫌疑人是使用“木馬”程序入侵互聯網的網站服務器,竊取了包括姚某在內的一些網上銀行客戶的身份證號碼、銀行賬號及密碼,并利用這些信息偽造了受害者身份證和一張磁條已被損壞的龍卡儲蓄卡,并持假的身份證和龍卡儲蓄卡到建行連江支行支取姚某的存款。
針對已損壞的龍卡儲蓄卡,建行連江支行的工作人員在犯罪嫌疑人填寫了請求換卡的“特殊業(yè)務申請書”后,為其換了一張真卡。犯罪嫌疑人持卡支取了姚某活期儲蓄賬戶上的存款6.7萬元。現部分犯罪嫌疑人已經被逮捕歸案。
姚某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銀行賠償存款被冒領的損失。
福州市中級法院在終審判決中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yè)銀行法》關于商業(yè)銀行以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為經營原則,應當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侵犯;《中國建設銀行龍卡儲蓄卡領用合約》及《用卡須知》等規(guī)定,銀行負有保障儲戶資金安全、銀行結算賬戶信息保密以及及時兌付存款的義務。
法院指出,建行廣安支行未盡相關義務,造成姚某儲蓄存款被他人冒取的后果,應當根據儲蓄合同的約定繼續(xù)履行相應的支付義務。法院判決:建行廣安支行向姚某償付人民幣6.7萬元及相應的利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